英国的马文化

03.07.2014  18:30

英国是一个喜欢马的国家。上至王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英国人无不对马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感情。无论是风俗习惯、文艺作品抑或体育娱乐活动等,都生动体现出英国人对马的喜爱。在英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马文化,马在英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智慧、勇敢、敏捷、忠诚和温顺的象征,而且寓意着贵族气派、骑士精神和绅士风范等。

伦敦城里有一个独特的“马厩市场”,位于城北的卡姆登地铁站和摄政运河附近。“马厩市场”的前身是建造于1854年维多利亚时代火车公司的马厩和马匹医院,在机动车取代了马匹运输之后,原有的马厩没有被拆毁,而是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马厩市场”。这里有数百家店铺,许多商家至今还栖身在砖拱涵洞与改装的马厩仓库之中。

马厩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庞大、造型各异的马雕塑。蜿蜒曲折的小径两旁,不时可以看到马的各种雕像,有的扬蹄飞腾、纵身驰骋,有的用力拉车、顽强前行,有的埋头吃草,有的张口饮水,还有的正在由马夫修马掌、钉马掌……一座座雕塑栩栩如生,形象和神态均酷似真马。马雕的数量非常多,大约有100座。笔者曾多次逛马厩市场,那里出售的手工艺品、古董、家具、服装、家饰、玩具、唱片等没有给笔者留下印象,马雕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那些生动逼真的马雕,清楚地表明,英国人的确是对马情有独钟。

著名画家乔治·斯塔布斯爱马如命。他一生画马无数,并受多位贵族的委托,为他们饲养的骏马画像。在斯塔布斯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油画《口哨外套》,“口哨外套”是他给马取的名字。油画上,枣红色的“口哨外套”体态轻盈优雅,两条前腿高高抬起,毛色油亮细腻,宛如缎子一样光滑。如今,“口哨外套”已经被封为偶像级的英国“国马”,画作被保存在英国国家画廊的名画之列。据说,为更好地描绘出马的结构,斯塔布斯曾于1756年在林肯郡的乡村亲自解剖马匹,后来还出版了《马的解剖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生爱马。她6岁就学会了骑术,并成为一位骑术精湛的骑手,能够驾驭各种马匹。伊丽莎白在马背上经历了培训、从军、登基、两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大事。长期以来,伊丽莎白二世还在军事仪式上坚持亲自骑马阅兵,只是到了61岁那年,由于年事高才改乘马车。2012年,伊丽莎白女王以86岁高龄参加国民为她举行的登基60年大典,仍然能够自如地策马前行。

距离白金汉宫不远的白厅大街上的英国皇家骑兵营闻名世界。日前,笔者参观了皇家骑兵营。骑兵营门口,左右各有一名骑兵卫士,金色头盔、红色盔穗、白色手套、黑色制服、闪亮宝剑和威风凛凛的黑色高头大马,把他们衬托得格外精神。负责管理马匹的侍卫官罗伯特介绍说,他们每天清晨6点就开始忙碌,先是打扫马厩,接着给马加草料﹑喂水﹑刷身,接着清洁马尾巴、马蹄以及整理鞍具等,事情不少。正式上岗前,要把马身上的毛梳刷得闪亮服帖,四只蹄子要擦得纤尘不染。此外,每隔6个星期,还要给马匹更换新的马蹄。

据说,女王伊丽莎白对这些马匹很了解。她每年在温莎城堡主持马秀表演,胜出的马加入皇家骑兵队。在国事访问、开幕典礼和皇家婚礼等重大皇家活动场合,宾利、劳斯莱斯等豪华车被传统的皇家马车所取代。

金马车是英国皇室地位、身份和至上荣耀的象征。建造于1762年的金马车重达4吨,需要8匹马才能拉动。从乔治三世以来,所有的英国国王都是坐着这辆豪华无比的金马车去参加加冕仪式的。2002年,在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上,金马车载着女王和菲利浦亲王一同前往圣保罗大教堂做感恩礼拜。1910年开始使用的玻璃马车则是英国皇室婚礼上的“指定交通工具”,英国女王和戴安娜王妃就是乘着它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现代赛马的发源地正是英国。早在1752年,英国就已成立了赛马会,旨在建立严格的赛马比赛和育种监管体系。在英国,赛马并非仅限于皇家贵族和达官显贵,而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英国全国各地有大约50多个各具特色的赛马场和俱乐部,赛马、马术已经成为普及性的文化和产业,受到民众和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