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友谊的最佳见证
一个是人口众多,有着世界上最大市场的中国;一个是有着“花园之城”美名,并且70%人口都是华裔的新加坡。两国的关系堪称国际合作的典范,从最初的经贸合作扩展到今天的官员培训、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中,1994年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可谓是一大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外经贸部批准苏州市开发公司与新加坡开发财团组建合资公司,从事工业园区内的土地开发经营。从2001年1月1日起,中方成为大股东并承担管理权。
20年前的那片稻田和池塘,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新城;20年前,众多工作人员还在60多平方公里的实验合作区里边学边练,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已经一座占地288平方公里的“魅力之城”。而当时面对这一发展项目却摇摆不定的企业家,也陆续进驻投资,为这个地方输送新鲜血液。
“中新双方应当在园区建设20周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展开双边合作的创新做法。” 新加坡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如是说。20年来的成就是如此的惊人,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至2011年,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2013年年初,商务部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情况通报,苏州工业园区在参评的90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总指数位列第二,其中,生态环境指标连续第3年排名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体制创新3大类指标中排名第一,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指标分列二、三位。这样的成绩怎能不令人赞叹!
时至今日,身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园区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园区将牢牢把握“转型、优化、提升、创新”八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突出和谐社会主题,深化中新友好合作,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回顾过去,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要“借鉴新加坡经验”,到1994年中新两国“订制”的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我们从学习、借鉴开始;品味当下,经过20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然“收获颇丰”;展望未来,“中新两国订制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政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园区如饥似渴地学习,做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园区将继续肩负着为国家探路的使命。
中新两国“共同的骄傲”,苏州工业园区这二十年的飞速成长和巨变,也是中新两国友谊的最佳见证!
责任编辑:赵文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