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河南振兴

25.06.2014  12:48
    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特别是水、土地的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健全能源特别是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河南,中原粮仓,更是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我们十分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 势在必行

      6月9日,河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结果,截至2009年年底,我省耕地有1228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176万亩。

      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耕地面积的“账面”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全省实际有效耕种面积并没有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等因素,全省人均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已经从1996年的人均1.33亩下降到2009年的1.23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的水平。

      河南省土地总督察王西同指出,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坚定不移走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我省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区,是全国产粮大省,担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当前我省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尖锐,人均耕地仍将持续下降,

      经济建设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矛盾将长期存在。

      “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冯伍法说。

      创建活动 有声有色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2010年开始,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于当年6月25日第20个“全国土地日”之际,正式启动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通过创建提升节约意识。我省各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县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体系,并将创建活动纳入政府工作责任目标。我省在严格落实全国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主动提升创建标准,将全省158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创建范围。各级政府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和强化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能力显著提升、效果日益显现。

      产业集聚区成为节约集约“主阵地”。在创建活动中,我省将产业集聚区作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主阵地”,引导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集中落户,改变了过去项目“散、乱、小”甚至“乡乡建厂、村村冒烟”的粗放发展模式,促成了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三规合一”,实现了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

      节约集约用地亮点纷呈,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如濮阳市构建“生态立体创建”模式,政府设立节约

      集约生态环境奖;长葛市实行奖励政策“五优先”,量化措施推进政策落实;民权县全力打造全国制冷基地,坚持项目用地“五不上”;西峡县推进山地整治,致力打造“工业梯田”;临颍县建立了招商引资和项目供地捆绑机制。我省一批市、县获得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

      节约集约 规划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美丽河南,必须事先做好规划,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和开发格局。

      十八大报告要求,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积极行动,组织编制《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河南部分)》,成为国土资源部全国编制规划试点单位;2013年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规划》。

      《规划》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和各地国土主体功能定位,将全省国土划分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4.59万平方公里)、豫北地区(1.39万平方公里)、黄淮平原及南阳盆地区(6.23万平方公里)、豫西豫南区(4.49万平方公里)四个区域,分别制定出差别化发展战略,以促进国土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要继续走集约内涵式城镇化道路,推广先进节地技术,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严格控制新型农村社区用地标准,到2020年和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地耗分别下降30%和50%。

      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和土地规划的衔接,被称为“三规合一”,如今这一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对产业和城市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新规划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优化城乡

      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扩展建设用地的发展空间,全省城镇工矿用地增量指标较之前增加24%,全力保障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增产业集聚区、新增城市新区、城市组团发展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得到合理划分和保障。

      “我们树立起规划就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冯进城说。焦作市用规划统领城镇和农村社区体系建设,用规划引导产业布局,用规划科学衔接“路、林、水、电”等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利用空间,引导工业企业向山前荒坡地集聚、农业向黄河滩涂地转移,全面推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该市近年来实施了黄河滩区宜耕地开发和太行山前坡地开发,投入资金1.2亿元,整治开发黄河滩去耕地12万亩;利用山前坡地建立沁阳、博爱、中站等5个沿山产业集聚区,引导700余家企业上山建设,减少建设占用耕地5万余亩。

      指标分配 力促节约

      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如何分配使用?

      “要想多用地,必须用好地。”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盛国民态度鲜明。

      在今年年初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用好地的标准就是“一高一低一大一好”,即节约集约程度要高、违法违规比例要低、对地方财政贡献要大、社会效益要好,其中,节约集约用地这一个指标被放在了第一位。

      在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过程中,我省首次把指标分配与征地率、供地率挂钩,将“要想多用地,必须用好地”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有关处室首先测算出前3年下达各市计划指标平均数占全省的比例,并以此数据作为基数。其次,用2011年—2013年供地率对上述基数进行调节。对于高出全省供地率的,增加一定的计划指标;对于低于全省供地率的,相应减少一定的计划指标。洛阳、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5市供地率较高,指标得到提高。

      “我们又把地区生产总值耗地量作为二次调节的依据。”王西同说,地耗较高、减少指标的是平顶山、安阳、南阳、商丘和驻马店5市,地耗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不增不减的有郑州等8个省辖市。

      同时,省国土资源厅还把指标分配与各地违法占地情况相挂钩,对于高出全省违法占地平均比例的,减少其一定的计划指标;低于全省违法占地平均比例的,不增不减。

      “要想多用地,必须用好地”如今已经成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口头禅,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依规用地和高效用地的思想在中原大地生根开花。

      盘活存量 高效用地

      在用好增量土地的同时,我省还致力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今年年初,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通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撬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任务,今年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一并捆绑下达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目标,实行指令性管理,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有关人员分析,按全省供地率达到75%计算,今年就需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4万亩。为确保完成盘活任务,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实行台账管理、每月报告进度。对于超额完成盘活任务的,将在下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时给予奖励;对于完不成任务的,除年度考核扣分外,还要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

      “存量土地具有很大挖掘潜力。”漯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新桢说,漯河市通过租赁入股,让存量土地“活”起来。该市产业聚集区一些早期引入的项目,因各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土地低效利用,漯河市就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场地、以地入股等方式,引导新上项目入驻,真正使老企业有财路,新项目有地用。如开发区去年就有总投资12亿元的王老吉、今麦郎等8个项目,使用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没有新增一亩土地,仅这8个项目,就节约土地近3000亩。

      清理闲地 杜绝浪费

      一边是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一边是大量土地闲置,对这种土地浪费现象,必须予以迎头痛击。从2012年3月起,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解决批而未征、征而未供、闲置土地、违规用地“四类土地问题”。

      “项目竣工后,要对出让合同约定的建设利用条件进行实地检查核验。对造成土地闲置或达不到合同约定的土地利用条件的,要向用地单位下发限期整改单;到期未整改到位的,要采取征收土地闲置费、调整用地单位、收取用地违约金、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措施严肃处理。”盛国民说。

      经过连续两年开展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截至今年年初,全省征收批而未征土地17.34万亩,供应征而未供土地25.46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3.46万亩,处置违规用地16.7万亩,2006年至2012年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用地征收完成率达89%,征后供地率达87%,闲置土地处置率达90%,征收追缴各类资金489.01亿元。

      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今年要继续抓好土地“三率”问题,一是要提高征地率。批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经省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后,各地必须尽快实施征地方案,提高征地效率,缩短征地周期。二是要提高供地率。严格落实当年征后供地率不低40%、上年度不低于60%、以往年度不低于80%的要求。三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核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设密度、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等指标。

      细化管理 因地制宜

      在土地供应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各项政策和制度。

      节约用地制度,如今在产业集聚区得到广泛推开。如严格执行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和工业项目关于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相关规定,研究出台各类产业项目年亩均纳税最低标准,把好项目准入关;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用地审批与地方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相挂钩,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体系和考评体系;合理控制项目用地时序,按照“统一规划、预留空间、分期安排”的原则,对用地规模超过600亩的工业项目实行分年度报批用地;进一步加大多层标准化厂房的建设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化厂房比重,逐步推进“以地招商”向“以房招商”转变。

      河南各地在落实节约用地的政策中不断推陈出新,细化管理,一批因地制宜的节地措施纷纷出台。

      “我们供应土地就像到饭店里为客户上菜,点一个上一个,明知顾客吃不完就不再给你上菜。”李新桢说,对企业的每一批用地都严格把关,分多次供应,既减轻了企业取得土地的负担,又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大企业上荒山、小项目下乡滩,鼓励企业进标间。”西峡县县长李德成把节约用地的经验总结得朗朗上口,“进标间”就是让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

      标准化厂房以其独有的节地优势,近年来已经在我省各个产业集聚区遍地开花。多层标准化厂房为工业企业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也节约出大量土地。去年全年我省产业集聚区建成标准化厂房2839万平方米,其中3层及以上的标准化厂房有805万平方米。

      省土地学会理事长丁宏俊认为,各地通过集中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由“以地招商”向“以房招商”转变,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节约用地效果明显,还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缩短了投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未有穷期,转变利用土地方式任重道远。回顾过去,我们自豪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厚土中原,是我们的美丽家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党和政府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一个中原儿女应尽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节约每一寸土地,节约一切宝贵的资源,共同建设美丽河南,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