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病”重在疗效

14.06.2015  22:48

昨天,中纪委官网转发《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称,据有关部门调查,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虽然在纠“四风”的过程中,纪委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查禁,节假日、婚丧嫁娶贪腐问题频发的现象大为改变,但仍未绝迹。(新华网6月12日)

每到国家法定假日或者中国的传统节日,按道理说就是与家人、亲戚、朋友团聚的日子,而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把这种机会当作行贿受贿的最佳时机,他们把摆不到桌面上的事情摆在节日聚会的宴席上,使违反规定原则的事情打着亲情的幌子、披着合法的外衣进行,使你却之不合情,应之则不合法,进入“两难”和尴尬的被动地境,一些官员就是在这一时期放松了警惕,在无形无影中降低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确,天上不会掉馅饼,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对于一些腐败分子讲,他们走上腐败的道路之初,心理还是有一种胆怯、有一种畏惧,也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但现实总是发现自己的付出貌似没能够得到相应的正比回报,想到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别人送一点小东西是我权力范围之内的,没有什么大不了,殊不知正是这点在节假日的“小便宜”慢慢催化贪污的心,别人逢年过节送点东西是应该的,毕竟自己在官场上帮了对方很大的忙,这点“土货”算是他还的一份人情。但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当别人从土货到烟酒再到现金支票发展,别人欠你的情慢慢也变成“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现实。久而久之官员尝到权力变利益的甜头,心灵上和精神上就越来越适应,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味口就越来越大,就像“温水煮青蛙”,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对于官员的节日病,不妨还是要利用制度的法宝对干部进行监督和管理,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聪明的猎手。对那些仍然抱着侥幸心理的官员,绝非无计可施,除了继续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还不妨要采取激励措施让民众也参与监督,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像一些官员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民众的监督意识非常强烈,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至于一些官员节假日、婚丧嫁娶贪腐,逢年过节收受礼金,更是难逃民众的火眼金睛,也许一些官员的做法非常隐蔽,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那有不透风的墙,通过普通民众的监督,让那些不法分子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越是逢年过节,越要头脑清醒,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伸。同时也要管好自己的家人,真正“守好自家门,看好自家人”,共同筑好“防腐堤”,防止“节日病”的发生。

》投稿须知 》申请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