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港建设者的2014”系列报道:从他乡到故乡

08.01.2015  09:45

  同在富士康工作的门双保、余显春夫妇带着孩子已在港区落户。(记者 史长来 摄)

   开篇的话

  2014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区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临空经济形态初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今日起,本报刊发“航空港建设者的2014”系列报道,以记者下基层的形式,选取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最普通、最动人的人和事,以此回顾航空港一年来的发展历程,记录方方面面的新变化、新成就、新面貌。

  如果你从未远离过家乡,可能不会真正懂得家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

  2000年,18岁的门双保离开家乡南阳到深圳寻梦,在富士康深圳工厂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他从最基层的一线研磨工,干到班组组长,再到生产管理科长;这期间,他认识了同样在富士康打工的南阳老乡余显春,两人完成了从恋人到夫妻再到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

  “10年不算短吧,可对于我们这样的打工仔来说,在深圳扎根仍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买房、孩子上学等都是难关。”门双保说,“你看不到未来,种种事实都在提醒你,你是个外乡人,不属于这里。

    10年南下打工路,每年春运回流潮;租住都市村庄的简陋和混乱,孩子出生后8个月就送回老家的分离和揪心……2015年元旦前夕,坐在郑州航空港富士康工厂的小会议室里,听着丈夫同记者聊起这些刻骨铭心的回忆,虽早已时过境迁,余显春仍忍不住哽咽、落泪。

  “人始终在漂着,那种没根的感觉很难受。即使在深圳结婚、生子,我们也从没想过要在那儿安家落户。无论怎样,有一天还是要回家。”这是门双保两口在深圳始终怀有的念想,也是支撑他们一路前行的动力。

  2010年,富士康要在郑州投资建厂的消息传来,激动、兴奋、狂喜……“咋形容都不过分,我马上打电话给小余,‘老婆,我们可以回家了’。”门双保说,那几天,这事儿在富士康深圳工厂成为老乡们热议的话题。

  报名、面试、焦急的等待、入职,门双保说,当时夫妻俩商量好了,作为一家的主心骨,他先回去打前站,等安顿好了,余显春和孩子再过去。

  “最初一个月,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考察房子上了。”说起回到郑州之后的事,门双保脸上的凝重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笑意和自信,“我们是富士康第一批从深圳回来的河南人,周末,几个同事经常约好一起在港区附近考察楼盘。

  最终,门双保选定了位于薛店镇的金鼎世纪新城。“当时,富士康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那儿买了房。”门双保说,这当中有三类人,一是从外省已回郑州富士康的,二是确定回来还没回来的,三是没确定回来但想回来的人。“反正大家都知道,富士康到哪,哪的房子一定会涨,实在回不来,到时候或卖或租都不会亏。

  自富士康2010年在郑州建厂至今,仅门双保所在的鸿超准事业群就有9430位河南籍员工从外省的富士康工厂回到家乡郑州工作,其比例是事业群总人数的76%。门双保说,他去售楼部交定金时就一手交了三份,一份是替准备回来的深圳同事交的,另一份是给同样从深圳工厂刚回郑州富士康工作的内弟一家交的。

  从2010年到2014年,余显春回到郑州富士康,装修、买车、搬家、接孩子来郑州上幼儿园、第二个孩子出生、又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分到90多平方米的富士康人才房……一系列人生大事接二连三发生,门双保两口忙并快乐着,家的样子越来越清晰,内心的幸福越来越充盈。

  伴随着回家的脚步,门双保两口的事业也在稳步发展,双双进入中层管理岗位,两人同时在读的湖南农业大学本科学历也马上到手,每人薪金已升至每月万元左右。提及以后打算,余显春显得很淡定,“终于稳定下来了,挺满足的。就这样走下去,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吧。”话语里透着从容和自信。

   ▶▶热词点击

  深化

  全面深化与富士康的战略合作,目前,凡客小镇、航空物流园、研发中心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2014年,富士康郑州产业园布局手机生产线109条,生产手机1.2亿部,成为富士康在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集聚

  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中兴、酷派、天宇、创维等75家手机整机生产及配套企业入驻航空港区,其中12家企业投产,智能终端制造业集聚效应凸显。2014年,全区手机产量预计突破1.4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产量的12.5%。

   突破

  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正威科技城、菜鸟骨干网等总投资1458亿元的51个大项目与航空港签约。普传物流基地、绿地会展城、中国(郑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等近50个项目开工建设。

   ▶▶记者手记

  从他乡回到故乡,从漂泊进入稳定,门双保最终在家门口实现了立业立家的梦想,亲情、爱情,也最终找到了归宿和出路。门双保只是千千万万航空港建设者中的一员,在风起云涌的航空经济时代,郑州航空港以其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正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满怀热情朝其而来。

  2014年,航空港产业发展收获了累累硕果,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全面起步,基础不断夯实,人气持续提升,资本滚滚而来。

  在富士康带动下,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渐从“一只苹果”成长为“一片果园”;一大批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枢纽功能、完善城市配套的重大项目你追我赶,纷纷开工建设;首届中法葡萄酒文化节、智能终端专题对接会、大宗商品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招商活动精彩纷呈,多个项目牵手航空港,为其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如果选择一个词来描述郑州航空港的发展速度,用“突飞猛进”毫不过分。在航空港实验区上交的2014“发展答卷”上,两组数据令人欣喜——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100%。

  种下一份希望,收获一片未来。新的一年,郑州航空港将阔步前行,以加速度融入世界。(记者 赵铁军 徐建勋 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