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疑似邓世昌房间被发现 一枚舷窗呈现黄铜颜色

06.10.2015  11:19
致远舰疑似邓世昌房间被发现 一枚舷窗呈现黄铜颜色 - News.Zynews.Com
致远舰疑似邓世昌房间被发现 一枚舷窗呈现黄铜颜色 - News.Zynews.Com
来源: i.ce.cn

  4日当天天气极好,下水后,眼前的一幕让考古队员倍感吃惊,一枚舷窗呈现出原本的黄铜颜色,甚至还闪烁着黄色的光芒。萨苏说,“我觉得这是一种感应,致远舰知道家里来人了,要把家里打扫干净,121年了,要用最初、最干净的容颜和我们相见。

海上考古平台。

原标题:121年了,致远舰舷窗竟闪闪发光

  “不仅发现了疑似邓世昌的私人印章,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我们甲午历史研究者认为实际上我们发现了疑似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5日,参与致远舰考古行动的知名历史学者萨苏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有更多文物陆续出水。萨苏说,从这些文物中不仅可以发现致远舰作战的惨烈,更可以发现当时不仅邓世昌,整个致远舰上的官兵忠于职守,战斗到军舰沉没。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到致远舰沉没。”萨苏说,作为中国第一代现代化军人,邓世昌和船员们忠于了自己的文化和职业。

  “云中白鹤

  印章为石质刻字有缺笔

  随着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有更多文物陆续出水,比如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云中白鹤”四个字,萨苏说,他分析该印章疑似邓世昌的私人物品。

  据萨苏介绍,这枚印章为石质,其中“”字在雕刻时使用了缺笔。

  这枚印章为何疑似是邓世昌的物品,萨苏给了两个理由。

  第一个是,邓世昌常驻辽东,多次在俄国远东地区乃至日本海巡航,也曾在多次朝鲜半岛出现危机的时刻前往当地稳定局势。“云中白鹤”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而邴原是三国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曾住辽东,为“辽东三杰”之一。“云中白鹤,比喻志行高洁的人,以此形容邓世昌并不为过。”萨苏说。第二,这枚印章的发现地点疑似为致远舰舰尾的军官舱。

  不过,另一甲午史专家陈悦,则认为不排除是致远舰上其他高级军官所有。

  众多证据

  疑似邓世昌房间被发现

  萨苏说,他和陈悦等人均认为,目前这些出水文物属于致远舰的船尾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现的军官舱,萨苏等学者认为很有可能是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

  “首先这里发现了四枚方形舷窗,致远舰上方形舷窗的位置就在邓世昌舰长套间的外面。”萨苏说,其中三枚舷窗在船舷的一侧,另外一个在另一侧。

  其次这里发现了浴缸等盥洗设备的碎片。萨苏说,致远舰是在英国订造,根据西方惯例舰长房间里有浴缸、餐厅等空间和配备。

  第三就是这些物品在致远舰上所处的位置。“致远舰的舰长船舱横向位置位于舰尾,纵向位置位于舰体的上部,具体来说就是尾炮所在甲板的下面,轻武器弹药库的上面。”萨苏说,同样就在这一区域发现很多子弹等轻武器文物。

  “另外,在舰长房间外,左右各有一门格林机关炮,这次也发掘出一门,成为判定为致远舰的关键文物之一。”萨苏说,这些间接证据都指向这里是邓世昌舰长房间的位置。

  神奇巧合

  表面附着物被冲掉

  一枚舷窗呈现黄铜颜色

  萨苏说,在此次对致远舰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充满了巧合,似乎冥冥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

  在4日水下考古队在确认致远舰身份后第一次水下发掘前,今年久旱的丹东地区曾下了一天的雨,海风和海浪都很大,当时还在船上的工作人员不得不退到岸上。

  “而4日当天天气极好,下水后,眼前的一幕让考古队员倍感吃惊,一枚舷窗呈现出原本的黄铜颜色,甚至还闪烁着黄色的光芒。”萨苏说,“这枚舷窗此前已经发现,但尚未打捞出水,当时这枚舷窗上布满海洋生物已经看不出原样。”对于这神奇的一幕,萨苏说:“可能是因为考古抽沙工作改变了周边的水文情况,在加上大风和海浪,使上面附着的海洋生物摩擦掉了。”“但为什么之前经历过那么多风浪这些附着物都没有掉,而在考古队员准备把他打捞上来的时候掉了?”萨苏说,“我觉得这是一种感应,致远舰知道家里来人了,要把家里打扫干净,121年了,要用最初、最干净的容颜和我们相见。

  文物还原致远舰最后十分钟战斗

  船身已经倾斜

  船员在烈火中坚守岗位

  萨苏说,邓世昌与此前的封建式军人有着极大的区别,在他的身上有着爱国与军人荣誉的统一,他不再是忠于一个王朝,而是忠于一个国家,更忠于自己的职业。他以及致远舰的全体官兵甘愿以身殉职,这便是当时世界所谓近代化职业军人的特点,同时身上又有中国传统的忠义文化,可以说“邓世昌们忠于了自己的文化和职业”。

  萨苏说,海底文物让致远舰的更多秘密将被揭开。

  “在海底还发现了步枪子弹,其中一些是使用过的弹壳,当时在船上为什么会使用步抢?”萨苏说,据他分析有两个可能,一是在致远舰向日舰冲锋的时候,船上的陆战队员拿起步枪向敌舰射击,第二个是当时船上可能有神枪手充当了狙击手的功能,在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当时日舰有手持火铳的狙击手。“这说明在海战中,船上的陆战队员们一直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不屈的斗志。”萨苏说。

  另外,在目前发现的北洋将士的遗骸上面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萨苏说,从这些遗骸上能看到他们经历怎样惨烈的战斗。

  “甲午海战中,来远舰中了日军使用的下濑火药炮弹,船上燃起大火。当时冰心的父亲在船上担任驾驶二副,他把轮机舱的舱门关闭,防止火势蔓延下来。战后来远舰开回港口,打开舱门后,发现这些船员都有不同程度的烧伤。”萨苏说,致远舰比来远舰中弹要多,特别是在冲锋的时候,遭到了难以想象的炮击,“这些船员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

  萨苏说,当时一名英军的下级军官记载他看到的致远舰最后航程,他表示致远舰在冲向日本舰队的时候舰身已经倾斜,从它的舰身两侧排水口中不断排出白色的泡沫。这艘战舰舰身倾斜,却以最高的时速勇往直前,它的火炮已经停止射击,只有桅盘中的机关炮开火。随着与日本舰队的距离逐渐缩短,致远舰中弹也越来越多,舰体倾斜益甚。

  “所谓白色的泡沫在军舰两侧排水口中喷出,说明军舰里的损管队员正在使用抽水机拼命排水,以使自己的战舰得到撞击敌舰的机会,同时为了获得高速,船员也使用了强风加压,这也使得整个锅炉处于沸腾的状态遇水即炸,这一点船员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了能够接近敌舰他们放弃了活下来的机会,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一战。”萨苏说,海底发现的一枚鱼雷引信已经插上雷管,这说明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在致远舰最后的关头,船员们各司其事,他们可能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接近敌舰,要么撞沉它,要么发射鱼雷击沉它。

  但最终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使得战场沉寂下来,致远舰是在距离日本舰队约一公里处走完了自己的航程。致远舰的体内发生剧烈爆炸,军舰的船头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竖立到空中,但螺旋桨仍然在不停地旋转。不到十分钟,这艘巡洋舰就彻底消失在了大海之中。

  这声大爆炸很可能就来自致远舰的锅炉,这或许可以解释锅炉的构件之间为何如此远离、分散。

  萨苏说:“英军的描述再加上海底的文物的相互印证,使我们知道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海战中邓世昌不是一个孤独的英雄,他和他的战友们都无愧于中国第一代职业海军军人的称号。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

编辑:刘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