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频现负面新闻 教育部对高校提出整改要求

03.08.2015  10:55

7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在该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网上对2015年自主招生录取考生名单进行公示。

在这个共计60名考生的名单中,详细列出了每一名录取考生的姓名、中学、测试项目及成绩、合格标准、录取专业及优惠分值等信息。

而在2013年,这一数字是450人。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规模的这一变化,还得从两年前的一次巡视说起。

自主招生的信任危机

2013年6月3日至8月29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巡视。随后,在巡视组向人民大学反馈的巡视情况中,“在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引起广泛关注。

不久,该校时任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因招生问题被查。后据检察机关公布,2006年至2013年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一时间,这所著名高等学府因自主招生陷入舆论漩涡。而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自主招生试点也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主招生,是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针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自行组织考试,通过选拔的学生可享受高考降分优惠。其初衷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即“偏才怪才”。目前,全国试点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

然而,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负面新闻近年来频现报端:在设定招生标准、自主选拔特别是面试等环节,制度规范不够严密,存在一些漏洞。

“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的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人才评价标准‘弹性’较强且缺乏有效监督,给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严重损害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说。

2014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82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4%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不公开透明,留下腐败空间”,56.7%的受访者认为其“已经异化成‘看钱看权’招生”,而仅有14.1%的受访者认同“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针对巡视发现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13年10月,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专项检查整改,组织90所试点高校全面自查。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还组成6个督查组,对18所试点高校进行重点抽查,提出整改要求,并要求其他学校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而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人民大学,其在通报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时明确:提高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公开性和透明度,从严执行自主招生政策,普通类自主招生工作2014年暂缓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