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吏仇和被秒杀的三点启示

16.03.2015  20:30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在昨天上午参加完人大闭幕会回到云南团驻地职工之家后被中纪委带走了。(3月16日中国网)

  在人们的眼里,仇和是个有争议的明星官员。一方面他身上贴满了搞政绩工程、不近人情、霸道、理想主义、酷吏等负面标签。另一方面,雷厉风行、能干、务实等正面评价,他也没少得。在讲究平衡、追求稳健的官场上,像仇和这样能引起巨大争议的人物不多,能在不断争议中还不断升迁的人,就更少。但是谁也没想到,仕途上一直顺风顺水的仇和会被中纪委“秒杀”。从“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到“云南第四虎”,仇和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其一,有权不能任性。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的“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这句话引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确实,有权不能任性,在这一方面,仇和就是一个坏榜样。1996年,仇和就任沭阳县县委书记后,仅用4年时间,就将沭阳的公路道路系统几乎翻新了一遍,财政没钱怎么办?仇和一拍大腿,沭阳所有财政供养人员都扣除10%-20%的工资,支持交通改造,颇有点以权压法,侵犯个人合法私有财产的意思。后来,仇和主政宿迁,又大力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客观上催生了上千“官商”,给宿迁留下了一个到处吃空饷,官员搞三产的烂摊子,这绝对是“有权就任性”结下的恶果。

  其二,官商不可勾结。梳理仇和的执政路线,会发现有一个浙江籍商人刘卫高的商业版图,几乎是跟着仇和的仕途在扩展。据当地人说“他一个人就盖了半个宿迁城”。后来,刘卫高又追随仇和来到了昆明,参与了对原螺蛳湾商业片区的拆迁改造项目。根据笔者现在的手头资料,尚不能确认仇和跟刘卫高有权钱交易,但是官商勾结的影子已经若隐若现。如果俩人不是有什么猫腻,试问,又有谁会抛下在江苏的大好事业,千里迢迢的跑到云南去另起锅灶呢?仇和喜欢大拆大建固然和自己喜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关,但是谁又能保证这背后没有刘卫高的鼓动呢?发展地方经济确实离不开招商引资,离不开商界人士的支持,但是官商勾肩搭背则万万不可。

  其三,能吏不得不防。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在大多数群众看来仇和是一个执行力强、能办成事的“能吏”。他曾经获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奖,获奖辞如是溢美:“仇和是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中唯一在任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也是唯一的省会城市市委书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权力就像一把双刃剑,失去制度约束的强势一把手,带来的可能是地方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可能是违法违纪造成的巨大损失。就笔者手头有数的例子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因此,能吏不得不防,任何人手中的权力都要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否则,像仇和这样的反面教材就会越来越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无从谈起。

编辑:王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