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回村山村变

14.04.2017  11:43

      叶县保安镇寨王村是燕山水库移民村,原本就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移民后,全村平均每人只有0.7亩土地,加之寨王村在保安镇和辛店镇的交界处,距离县城又远,没有集体经济,如果在土里刨食,发展经济更加困难。

      2014年底,在外闯荡多年、事业顺风顺水的司红伟,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在村民的期盼中,当选为寨王村村委会主任。

      回村之后,司红伟首先帮村里修了路、安了路灯。可光修路还不行,还得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们致富。

      一次,司红伟在舞阳县李斌庄村见到了那里的香菇交易市场。在那里,每天早上都有商人开着卡车去收香菇,村民们早早地把自家种的香菇集聚到市场上,有的用三轮车拉十几筐,有的用小车拉两筐。“整个村子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家户户都种香菇,村子建得特别漂亮。”提起那次见闻,司红伟仍很激动。

      司红伟通过关系找到那里的香菇种植大户,详细了解香菇种植项目。2015年春天,他又自费租了3辆车,拉着村里十几个人先后到舞阳、信阳、驻马店、鲁山等地实地考察香菇项目。“当时乡亲们也很心动,但又怕赔本,没人敢投资。”司红伟说。

      为了给乡亲们起示范带动作用,当年5月,司红伟牵头成立了叶县丰硕农业种植合作社,先期投资60余万元建了19个大棚,一个生产车间。为了长足发展、降低成本,他又投资近10万元购买了先进的自动菌棒设备和20万元的栗木锯末,自己生产十二万袋菌棒,正式走上了香菇种植的道路。

      创业的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由于缺乏经验,到了盛夏时节,因没有及时给菌棒注水降温,几千袋菌棒毁于一旦。到了9月,头茬香菇生长出来,司红伟还没有建成冷库。“早上收的一级菇,等晚上送到市场上已经张开了,价掉得很厉害。”10月,赶上连阴雨,没有烘干设备,香菇还是卖不上价。

      认识到规模种植必须配套齐全,司红伟就四处筹款,投资1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90平方米的冷库,采买了香菇烘干设备。“现在省心多了,不用赶着去卖菇。”司红伟说,鲜菇摘下可以储藏到冷库里,也可以烘干卖干菇。

      村民们见他一下子种了这么多香菇,私下里纷纷议论,“种这么多香菇,看他卖给谁。”等此后看到不断有周口、开封甚至安徽的车辆来村里购买鲜菇,才彻底改变了村民们的看法。

      看到司红伟的香菇基地干得红红火火,当初犹豫的村民司海力也准备着手种菇,更多的村民开始动起致富心思。“只有我先干,干出个样儿,乡亲们才相信我!”司红伟说,下一步移民局要为村里申请移民专项贷款,没有资金的村民可以申请贷款发展产业。他准备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供种、提供技术、统一收购。

      司红伟的愿望是把寨王村发展成叶县的李斌庄村,以香菇种植为龙头,利用邻近燕山水库的天然地理优势,以叶县修建南部山区交通线路为契机,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绿化树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特种珍禽,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香菇基地发展向好,村民致富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觉得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了。”司红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