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端午节过大

19.06.2015  13:42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是在节俗的传承方式和传承状况方面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有着显著的不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有按着儒家道德规范必须遵行的节俗,如祭祖、拜年、扫墓、家族团聚等,如果不遵行这种节俗,会受到别人的非议甚至谴责。而一般地方的端午节没有这种必须要做的礼仪规范性节俗,它在传承上缺少了其他大节的那种道德强制性动力,这是它在较长历史时期以来传承更为单一的主要原因。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节日习俗的维系和传承需要适应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变迁。先秦到汉代是端午节的初期,这一时期人们还保持着很盛的原始信仰,即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的观念,自然地采取避忌措施,传承动力较为充沛。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比以前相对开明,人们的原始信仰观念有所衰退,端午节早期主题的传承动力逐渐减弱。这种变化的标志就是产生了用纪念历史人物的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的情况。关于五月五日吃粽子是为了祭祀屈原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端午龙舟竞渡是为了表达抢救屈原愿望的传说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这些传说的产生表明,人们开始对早期端午节的一系列避邪习俗感到莫名其妙,就编出了一些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但是,靠这些历史人物传说所带来的传承动力,与其他传统节日所具有的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等习俗相比,在切合儒家文化和获得民众认同方面都远远不及。

在当下重视非遗保护的社会背景下,端午面临着重振的重大机遇。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不损害端午节本真性的前提下,我们理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古老的端午节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并在现代社会发展壮大。

首先需要搞明白端午节能在现代社会广泛传承的文化内涵和主要习俗是什么,对于当代一般民众来讲,端午节的主题显得模糊不清。纪念屈原、爱国主义一度成为其最显赫的主题,应该说,这是魏晋以后端午节的部分习俗,但是将与屈原有关的内容放大到几乎是端午节的主体,无疑是部分学者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操浪漫地注入民间习俗的结果。

端午节原本丰富多样的避邪习俗基于古人的原始信仰,许多避邪习俗成为这一古老节日的象征符号。在某种程度上,端午节可称为“卫生医药节”。洗兰花浴、用蒿草烟熏蚊虫都是讲卫生的活动,端午节部分习俗蕴含着爱美的内涵。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旧时北京人每到此时,从初一到初五,要把家里的小女儿打扮得很漂亮,头戴石榴花,臂系五彩丝,身上佩香包,因此我国对端午节有“女儿节”的别称。而划龙舟则是一项富于体育竞技性、观赏性的活动充满阳刚之美。这一面被日本发扬光大,使端午节在那里发展成为男儿节。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端午节的原初主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经过调整革新,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于魅力、活力和现代性的节日。

其次,推广做大端午节纪念物的生产和消费。端午节的节日纪念物较为丰富,有粽子、龙舟、菖蒲、艾蒿、香包等,其中嘉兴粽子已经成为市场销售较好的纪念物,香包也很有发展潜力,如甘肃庆阳香包在市场推广方面已有成效。

第三,支持开展端午节大型公共节庆活动。端午节在我国的传承情况不够理想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保留下来的习俗活动比较单调而且公共节庆活动较少,甚至有韩国教授认为中韩两国端午节的主要区别是韩国端午节主要是公共场合的节庆活动,中国端午节主要是私人家庭场合的活动。

第四,支持做大基础好的端午节地方特色节庆活动。韩国的端午祭就是将一个地方(江陵)的端午节庆活动搞得很盛大,其实韩国一般地方的端午节习俗也很衰弱。我国各地的端午习俗很多地方都很有特色,但大规模的综合性端午节庆似不多见,所以可以考虑将基础好的端午节庆做大、做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