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原行】大型系列报道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技能是就业之本

26.09.2017  22:14
  核心提示:2008年12月5日,河南省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使河南的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摆脱了长期低谷徘徊的局面,还创造了叫响全国的“河南模式”。2012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2〕49号),在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第二个5年期间实施“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支持100所左右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左右特色职业院校建设。      二期项目启动以来,河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发改委分工协作、加强管理,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项目建设。时隔5年的二期职教中原行,大河网记者带您领略河南省职业教育“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的新面貌。   技能实操车间      职业教育是“民生问题”也是一把“金钥匙”      采访出发前,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介绍说:“职教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用的签字笔的笔头是买别人的,因为不会生产,这就是技术上的短板,小到锅碗瓢勺,缺少技术人员支持,总是落后的。”尹洪斌表示,从2008年开始启动一期职教,2013年实现模块化,到2014年启动二期,两次职教攻坚共投资几百个亿,培养出一批品牌校特色校,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内外融通,对外开放,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如今在职教领域已走到全国前列。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传承技能,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动力机制转换,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过程上,更需要大批大量的技术人才来做贡献。”尹洪斌表示,职业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对教育事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南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动力机制从投资消费贸易到更多地依靠劳动技术、劳动者素质,依靠创新提高,这对技术人才支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性人才紧缺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职业教育近的说是“民生问题”,远的说是河南“区域竞争力”问题。每个家庭都有孩子,需要教育,“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打开成功成才机门的金钥匙。”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长教育处处长黄才华说。      从“铺摊子、打基础、上规模”到“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      在二期项目建设中,截至2016年底,全省职业院校874所,在校生212.3万人,其中,高职院校在校生84.05万人、中职学校在校生128.25万人,职业院校招生数、在校生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为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2012年以来,我省持续实施职业教育“四项计划”,重点建设了300所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打造了“河南机电”“长垣厨师”“漯河食品”“邓州护理”等一批职教知名品牌;先后评审认定了64个技能名师工作室、286名省职教专家、25名中职学校名校长、286名中职学校教学名师和1.08万名“双师型”教师,打造了一支职业教育师资的领军团队;重点支持了100所办学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了100所中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四项计划”的实施,切实加强了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培育和打造了一批理念先进、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骨干职业院校。   空乘技术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化妆      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省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全部免除了学费,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通过深化改革,大大激发了我省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聚焦职业教育资源我省技能大赛成绩居全国“第一方阵”      聚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安排,省教育厅依据各地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职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通过采取撤销、合并、兼并、划转、共建等形式,整合“弱、小、散”的中职学校,推动中职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根据各地、各部门编制的规划方案,到2018年我省中职学校将调减至420所左右,中职办学的规模效益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车间即课堂      伴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今年,我省中职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4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54个,获奖率达75%,高于全国60%的平均获奖率,竞赛成绩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中西部省份名列前茅。在教育部开展的中职教学合格评估改革中,我省作为3个全国试点省份之一,试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从书本到车间改革创新务实突进      创新推动着发展,通过制定中等职业教育32个专业的教学标准,采取“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的“双主编”方式,研发了中职18个专业103本校企合作精品教材,着力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河南本土化试验,在32所中职学校开办了104个“中德班”;与德国驻华大使馆、德国工商总会上海代表处签署了《豫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每年选派10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研修。     在创新转型中,我省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在全国创造了先进经验。重点支持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和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黄淮学院、许昌学院等高校加快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应用技术教育转型,取得的经验叫响全国。      2014年以来,教育部在驻马店市连续举办了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上,全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扩展到单独考试招生、对口招生、五年一贯制和“3+2”升段学习、高技能人才免试入学等五种形式,有效地促进了中、高职的衔接。同时坚持多路并进,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劳动力300多万人次。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和探索,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奠定了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发挥“造血”功能助力精准扶贫      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累计投入6.58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县中职学校建设,2016年,53个贫困县的中职学校共免费招收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47441人,帮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在全省每个贫困县中,开设了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仅2016年就培训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5901名。2017年,投入资金740万元,依托20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计划培养1000名左右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教育脱贫攻坚,为贫困家庭子女成功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德班实训教室      除免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还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2016年秋季学期,全省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6710人的学费3120万元;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共19587人、1959万元。      近十年的“职教攻坚”令我省劳动人员技能水平大上台阶,从制造业到创新创造业面貌焕然一新,就业形势得到改变,我省在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先列,在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谢伏瞻书记对河南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赞许。      十年磨一剑,砺得百花香。大格局的营造离不开每一个小课堂的积累,在职教创新进程中,又是如何做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中德班”“订单班”又为何受到热捧?敬请关注下篇报道。 (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