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建立职业发展指导站 提高学生职业适应力

08.12.2015  09:19
  河南师范大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历史文化学院为试点,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站,采取“三个结合”工作方法,构建“分段式”全程化培养模式,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普遍难题,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力。      一、“三个结合”指导就业,科学人性化设计提升操作性      2013年12月,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积极适应社会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站,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依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优秀教授、教师的专业优势成立专家组,提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站的工作方案与推进思路。指导站提出了“三结合”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操作性。采取全面辅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生们普遍存在问题,采用全面指导、集中解决的方法,同时注重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解决。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在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两者相辅相成。采取教师指导与个人感悟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听取老师意见与指导的同时,加强个人总结,从老师的指导中优化个人思路,规划出适应、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二、“分段式”培养模式,“四维适应力”模式确保针对性      指导站在发展中,根据学生从大一年级到大四年级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分段式”工作方法,提高工作针对性,提出了“四维适应力”理论。      在大学一年级,开展思想适应力培养,树立学生基本就业观念,了解就业现状,强化危机意识。开展“就业我先行”系列专家讲座、“走进宿舍面对面,师生交流心连心”交流活动、“与你分享”新老生交流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信息,解答就业困惑,增强就业信心。      在大学二年级,开展学习适应力培养,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打下坚实的文化课基础。开展“学习我最棒”系列活动,包括:专家教授专业知识讲座、三笔字大赛、历史达人知识竞赛等;开展“能力我最强”系列活动,包括:学生骨干培训时政漫谈、团支部成长报告会等;开展“文体我最爱”系列活动,包括:迎新暨元旦晚会、晚跑活动、寻找最美书签。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开阔专业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文艺素养和身体素质。      在大学三年级,开展目标适应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就业目标,做好可行的职业规划。指导站开展“指点迷津”系列专家讲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审查会议、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同学们提供目标指导,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帮助大学生更合理地规划未来。      在大学四年级,开展技能适应力培养,重点加强就业环节的专项辅导,提升应聘求职技能,提高学生应聘成功率。指导站开展“规划梦想职闯未来”简历制作大赛,开展“师范生应聘技巧”培训会及讲课说课大赛,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开展“职场我先行”模拟招聘会,邀请地方企业家来校开展面试技巧、创业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制作简历的能力,帮助师范生提高讲课说课能力,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面试以及应聘过程,帮助同学们提升面试技巧,开阔了自主创业的思路和视野。      三、适度压力激活学习动力,立目标强技能,促就业成效显著      经过两年的努力,指导站的工作初见成效,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首先,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得到深化,大家普遍反映,在入校时就接受就业教育能够很好帮助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其次,学生学习动力普遍提高,据统计,目前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杜绝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95%的同学在没有课的时间会选择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学生就业目标逐步明确,同学们目前都已经确立了自己毕业后的分流方向,65%的同学选择继续考研深造,35%的同学选择就业或者创业。最后,学生就业、创业技能显著增强。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王嘉琛同学的创业项目《依然生态工艺品有限公司》获河南省教育厅资助10万元创业基金。      (河南师范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