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

16.01.2015  20:30


1月13日至14日,全国农机化工作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从会议获悉,我国农业机械化2014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亮点纷呈。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达10.76亿千瓦,同比增长3.5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预计达到61%以上,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为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提供了支撑。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创新力度加大,政策实施更加高效规范。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农业部、财政部大力推进补贴制度改革创新,强化落实监管。着力减少寻租可能,进一步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提高补贴分类分档和最高限额测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推进政策普惠,21个省份选择部分急需机具实行敞开补贴,重点机具的补贴购置量显著提升;进一步简政放权、在部分省份开展农民先购机后申请补贴试点和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着力正风肃纪,狠抓依法行政,推进省市县政策信息公开,重拳打击弄虚作假、严重失信、虚报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

二是农机化扶持政策措施丰富发展,强机惠农效应更加凸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大型农机具停放场所纳入设施农用地范围。在山东等11个省组织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完成报废更新农机2.1万台。开展大型甘蔗收获机、棉花收获机金融租赁财政贴息试点;浙江、福建、宁夏等10多个省份农机管理部门协调当地金融机构出台了农机具抵押贷款、小额信贷、低息贴息贷款等便民利民服务措施。青海、宁波等8个省市共585个县实现了免费监理全覆盖,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实施了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三是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米机收等重点薄弱环节机械化加快推进。大力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4.7万个。精心组织、有序调度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大力推行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促进春耕、“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机具供需对接。“三夏”全国麦收基本结束时间较上年同期提前4到5天。全国机插秧增加1200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超过38%;大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全国玉米机收面积达到3.2亿亩,较去年新增4500万亩,机收水平超过56%,已连续6年增幅超过5个百分点,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

四是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面积持续增加,机械深松作业成效显著。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培训各类农机化人才500多万人次。扎实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在全国布局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片,新增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新技术应用面积2.6亿亩,内陆棉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探索取得重大突破,山东机采棉模式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新疆地方机采棉模式种植面积达500万亩,机收水平达12%,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组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全年累计完成作业面积1.5亿亩。

五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依法管机水平持续提升。在全国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为农民服务”活动,预计全国拖拉机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超过70%。组织开展全国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监督检查,督促整改,推进依法鉴定、规范鉴定,全年共完成部级推广鉴定产品2200多个。以微耕机等在用机具为重点,组织开展质量专项调查及安全检查,加强质量监管,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投诉质量问题。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1至11月份全国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了27.7%、2.2%和15.9%。


作者: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韩瑞贞 董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