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州的凤凰影院,你还有印象吗?

17.03.2020  07:21

1959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分会发行的明信片,背景是河南人民剧院。王怀民供图

凤凰影院老照片王怀民供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宁田甜

春节长假对电影院来说,正是收获的黄金时期,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电影放映行业遭受重创。

考虑到引发的聚集效应和密闭空间的病源传播风险,疫情之下,郑州市所有影院都闭店停业。

为千家万户带来过数不尽欢乐的影院突然歇业,郑州老影迷、长期从事老郑州收藏的市民王怀民心里,也一下子难以接受。不过,电影毕竟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生命和安全最值得珍惜,没有什么能比家人和孩子的安全更加重要。

在电影院受创的疫情期间,不妨让我们跟着老郑州收藏爱好者的史料和回忆,回味一下郑州本土历史上关于电影的美好印记。

62年前王丹凤主演的电影《护士日记》,有谁看过?

一提起郑州的电影院,王怀民就来了精神。

他不仅收藏有郑州市三十余家电影院的门票,还有十多家影院的图片、《河南省电影志》,以及电影报纸、杂志,每个月的电影安排表等等。

1958年,郑州水厂包场放映了一部露天电影《护士日记》。该影片是由江南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由陶金执导,主演王丹凤,包场费35元。王怀民家里,至今珍藏着一张这部影片的发票。

最让他自豪的是,他收藏了一张1959年出版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出版的,图案是雄伟壮观的河南人民剧院。

向阳和凤凰等老电影院,是郑州电影史上重要印记

王怀民说,他小时候住在百货大楼附近,是郑州的市中心,交通四通八达,电影院东西南北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给他看电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他家的北面数十米的地方,就是河南人民剧院(老百姓俗称“大戏院”),西面一二百米就是太康立体电影院(1966年曾经改为“八一八电影院”),向南步行五分钟就是郑州电影院,向东不到一公里就有两家影院——法院礼堂和向阳影院。如果以他家为圆心,两公里为半径,在这个范围内分布的影院就更多了,北面有中州、儿童、河南等影院;西面有郑州剧院、建设等影院;南面有东方红、德化、二七纪念堂、群众等影院,东面有解放、商城等等。

据统计,截止到1983年底,郑州市内影剧院包括开放俱乐部达49座之多。

说起郑州的凤凰影院,老郑州赵女士很有感触。当年,她在郑州大学老校区(也就是现在中原路和大学路老郑大校园)读书。那时,距离老郑大不太远的凤凰影院是她唯一去过的娱乐场所。在她印象中,凤凰影院电影票很便宜,大学生们也能消费得起。“那段记忆,至今记忆犹新。”她说。

冬有暖气夏有冷气,小时候看电影最多的地方是“河南人民剧院”

王怀民说,他最难忘的、也是小时候看电影最多的地方,就是河南人民剧院。这里的条件在郑州影院里是最好的,冬有暖气,夏有冷气,大厅宽敞明亮,整齐有序的座位还是软椅,每次坐在这里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不过电影票比普通影院每张要贵五分钱。

河南人民剧院气势宏伟、古朴庄重,有座位1578个,听说是采用北京天桥剧场的图纸建设的,毛主席、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观看过演出。

郑州电影院,也是他经常来的地方。这里离工作单位较近,是包场看电影的必选之地。1979年4月,这儿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电影周,王怀民在此看了《青春之歌》和《董存瑞》两部电影。

郑州电影院其内部条件与河南人民剧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瓦顶,砖木结构,设施陈旧,地理位置处在建筑拥挤之地,无法扩建,影院门口亦无停车场,给人以空间局促、外观过时的印象。但由于历史久远、交通便利,且坐落于二七广场旁边,天天人声鼎沸,仍保持较高的上座率。

“谈恋爱时,我经常在河南人民剧院售票窗口驻足,如果遇到心仪的电影,就会立马购票,然后带上女友兴奋地走进剧院。”王怀民动情地说。

人民公园露天电影一毛钱一张票,夏天坐水泥板上吃“火车头”牌冰糕看电影

郑州历史上的太康立体电影院前身为省曲艺厅,始建于解放初,座席718个,1962年2月6日改建为全省第一家立体宽银幕影院,它是一家中型电影院。听王怀民家里的老人讲,开业之初盛况空前,每人限购三张票,不售团体票。

他小时候在这里看过陈强主演的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81年他在这里看过戴兆安、韩月乔主演的宽银幕立体电影《欢欢笑笑》。那时,观看立体电影必须戴眼镜,它给观众带来的紧张、恐怖和欢笑,让人至今难忘。

王怀民家离人民公园很近,那的露天电影他也经常去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花》等影片,他都是在这里看的。起初露天电影院设在“半拉锅”剧场,后来又移到了“收租院”旁边的院子里。这里的座位都是水泥板做的,一排排的挺整齐的,水泥板上没有座位号,大家可以随便坐。嫌水泥板脏,可以从家里带来一张报纸垫上面。露天电影院由于条件简陋,所以票价很低,一般都是一毛钱一张票,还不用买公园门票。

夏天在人民公园看露天电影,一边吃着三分钱一根的“火车头”牌冰糕,一边享受着习习微风,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感觉特别惬意,心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

那个年代郑州市内公交少,有时搭乘毛驴车有时骑自行车去看电影

年近七旬的郭先生是1971年来的郑州,说起老郑州的影院,他如数家珍。

1971年刚来郑州时,他在距离燕庄东2公里的郑州老飞机场(军用飞机场)上班。那会儿,紫荆山百货大楼那儿还是田地,种过包菜、小麦等。上世纪90年代,郭先生转业定居到市区,那时从东向西而言,过了燕庄往西才算进城。郭先生回忆说,由于交通不便、市内公交车也少,大家去看电影,都骑自行车。他能回忆起的电影院,有文化路金水路口东北角的中州影剧院、燕庄办的金燕影院(位于现在的东明路金水路西南角)、花园路关虎屯村办的影院,还有火车站附近的东方红影剧院等。

“现在我家门口就是奥斯卡影城,能看高大上的立体电影,但当年那些电影院的老味道和看电影的感觉,已无法找回。当然,现代电影院的各种条件,是旧电影院无法比拟的,这代表了郑州的飞速发展。”郭先生说。

外地来了亲戚朋友,最经济的消遣方式便是看电影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外地来了亲戚朋友,最经济的消遣方式,就是请他们看场电影。放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日本电影《追捕》和国产电影《少林寺》时,电影院售票窗口排长队,挤破脑袋买电影票成了当时街头一景。

生活在郑州的老市民,对电影的热爱和难舍,凝结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对外界的了解,大都是通过电影,电影温暖了我贫瘠的童年和少年。”王怀民说,“如今河南人民剧院、郑州电影院、太康立体电影院、人民公园露天电影院等老影院都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些现代新潮时尚高科技电影院。”

线索提供王保喜新闻热线0371—96211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