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周聚荣故里---周垌村

01.04.2016  20:52

  抱嶂山西麓,黄水河东岸,郑新快速路旁,耸立一座牌坊式红色门楼,格外引人瞩目。

  正中书写——

  老红军周聚荣故里 周垌村

  门楼楹柱两副对联——

  爬雪山过草地披荆斩棘热血写成传奇史

  经枪林历弹雨出生入死铁骨铸就英雄魂

  心系天下金沙江畔洒热血

  魂归故里抱嶂山麓埋忠骨

  周聚荣,1900年出生在新郑北二十里周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志向远大,吃苦耐劳,勤奋聪慧。尤擅术算,能双手同时打两把算盘。年轻时在县城一家杂货铺当账房先生。

  1930年春,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周聚荣参加西北军孙连仲部讨蒋。由漯河东进太康、商丘,解西北军亳州之围,进而攻打徐州。

  1930年10月,冯阎联军失败。周聚荣所在的孙连仲部被蒋介石国民政府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从山东出发奉命到江西剿共。

  1931年11月,二十六路军在共产党员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等领导下,在江西宁都发动起义。二十六军17000多名将士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红军主力增加一倍多!

  周聚荣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左倾机会主义者王明错误地发动了赣州战役。红三、四军团强行攻入赣州城后被国民党军反包围,情势非常危急。周聚荣所在的红五军团奉命解围。红五军团仍是原西北军的装备和作战风格,擅长白刃拼杀。战士们挥舞大刀,奋不顾身冲入敌阵,战刀寒光闪闪,喊杀声地动山摇,令敌军闻声丧胆。敌军溃退,随解赣州之围,成功掩护红军主力撤退,保护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1934年11月,参加了惨烈的湘江战役。红军虽然完成了战略转移,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多人!红五军团损失也很惨重。周聚荣所在的三十四师被隔在湘江东岸,五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周聚荣和数十名战士成功突围,侥幸生还。

  师长陈树湘被捕,掏肠自杀。

  在长征途中,红五军团肩负殿后重任,以擅打恶仗闻名,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被中央军委授以“雄师铁军”光荣称号。

  1935年4月,周聚荣参加了金沙江阻击战。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红五军团在董振堂的指挥下,与追敌激战了九天九夜,圆满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作战任务,确保了中央机关和中央首长的安全。

  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红五军。1936年到达陕北后,编入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作战计划。周聚荣因工作需要(因他有特别的理财能力)调入红九军,参加宁夏战役。

  而周聚荣原来所属红五军,却在甘肃高台战役中被国民党军马步芳部包围,三千八百多人与敌苦战七天八夜,战至最后一人一弹。军长董振堂被俘,惨遭杀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红九军编入八路军一二零师,周聚荣属王震的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并随团参加南下支队。

  1940年至1943年,三五九旅奉党中央之命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周聚荣任旅部后勤处科长、主任。经常化装成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到西安、兰州、太原、临汾等地为八路军筹集钱财,购买药品、医疗器械、枪支弹药。据他自己讲,成麻袋的银元经他的手源源不断地运往延安,为抗战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抗战胜利后,因为长期艰苦的军旅生涯,周聚荣身患胃炎、肝炎、肺炎、痔疮等多种疾病,身体非常虚弱,但依然坚持要求随队北进参加辽沈战役,没有批准。后经组织研究由胡耀邦同志安排到延安和平医院治疗。1946年8月和妻子孙银兰(时任延安和平医院护士)一起转入地方休养。

  1946年至1984年去世,周聚荣一直在陕西省耀县柳林镇农村做地方工作。在政治上、生活上一直享受退伍老红军待遇。先后担任过村、大队、县乡供销社会计,兼任耀县柳林镇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经常应邀到部队、厂矿、机关、学校作报告,将述自己的长征经历,对部队官兵、单位职工、学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周聚荣对家乡亲人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周垌人永远铭刻于心!

  周聚荣是从周垌村、从新郑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一位真正的老红军。一位忠诚的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是一位传奇英雄!

  他是周垌人也是新郑人的骄傲!

  2015年清明节,周垌村周氏族人特赴山西耀县柳林镇将周聚荣及夫人孙银兰的坟墓迁回,安葬在周氏祖坟墓地,完成了老人生前落叶归根的愿望。

  目前,老红军周聚荣故里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建设之中!(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周铁 河南省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雄震供稿)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