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和专家:祭城路更名太“任性”

04.06.2015  16:29

本报讯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生活在郑州的居民对此“忍气吞声”。但是,曾经在河南工作、现在仍继续关心河南发展的一些老领导对此表达了强烈关注。昨天有几位老领导甚至直接致电记者:看着更改一个路名是小事,实际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门、一些领导有权就任性的心态。老领导们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给河南的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一个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个战略定位,要求我们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河南文化资源这么丰富,这么大,怎样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一个大题目,不要轻易浪费掉。特别是祭城,是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祭城过去是一个地名,现在传承的却是历史。

祭城,历史上是封国,和管城的管国一样。祭,和“”繁体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国之大事为祭为戎,祭祀和战争都是国家大事,祭祀不是祭祀“”人,而是祖先、先人和祖宗。一些人心理上接受不了门口有“祭、祀”这样字眼,实际上是没有一种正确的文化心态。因此,政府一些部门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好恶,随意改变历史上的遗留。这样的改变,说严重一点,是背宗忘祖,说轻一点,是对不起历史对不起祖宗。

也有工作在北京的文化、地质方面的专家对此表示气愤。他们说,有调查、有民意,民意调查范围多大,民意调查结果是什么?怎样调查的?敢公布出来吗?习总书记要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地方应该怎样传承?建设中原经济区,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执政者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