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保护要少些功利心

28.05.2015  20:41

提起爱辉,熟悉黑龙江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它是黑河市的区、镇,而敏感历史的人会脱口而出1857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瑷珲条约》。人们随即可能会有些疑惑,“爱辉”与“瑷珲”有无联系?5月18日之后,这个疑惑大可不必了,因为黑龙江省政府批准黑河市爱辉区和爱辉区爱辉镇的政区名称用字均恢复为“瑷珲”。瑷珲,这个1956年为更改生僻字而消失的老地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了。

这是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长久以来,因为各种原因,不少老地名被活生生地从人们的生活中剥去,有的是因生僻字而改名,比如江西省新喻县被改为了新余县;还有因发展旅游而改名的,比如为吸引游客,张家界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更多城市内的老地名则是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随风而逝,据统计,南京近年来消失了近2000个老地名,苏州有1100多个老地名湮没在城市建设中。

老地名不只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一个老地名,也许就是一个老故事,一段历史。城市的生命,因一个个古老的地名而厚重,城市的血脉,也因老地名而存续久远。以瑷珲为例,瑷珲古城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当时为了抗击沙俄入侵而建。174年之后,瑷珲却成了中国与沙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的签署地。这个条约使得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以此为契机,沙俄继而又以调停、勘界为名,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仅领土又被侵占了90多万平方公里。

可见,“瑷珲”这个词承载了多少让世人永记的惨痛历史。它的保留,对于铭记耻辱、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初从“瑷珲”变更为“爱辉”,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这段历史的消失,却无意间割裂这个城市与《瑷珲条约》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势必会导致对这段耻辱的淡忘。

所幸的是,瑷珲区和瑷珲镇又回来了!而重拾老地名这一行动,在全国并不是孤例:2014年,山东临沂市将1947年更名为苍山县的兰陵县恢复为兰陵县;同年,扬州市邗江区将胜利巷恢复为盐仓巷……那些消失的老地名完全恢复回来是不可能的了,可是,这些行动至少释放了一个重要讯息: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老地名的保护。

然而,可喜之余,此次恢复老地名中释放的另一些信息仍然有让人警惕之处。正如当地报道中所言,是希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把地缘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与全国各地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此投资兴业”,其中的功利性目的不言而明。这不禁让人担心,在将来的某天,会不会因为其他目的,恢复回来的老地名被再次更改呢?老地名的保护,还是还历史以历史,少点功利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