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扶不扶”成热议 该扶的是社会信任

14.09.2015  09:24

  9月8日,淮南师范学院大三女生小袁自述扶起了一名摔倒的老太,却被老太儿媳赖上,说摔倒是小袁所致。小袁发微博征集目击者以证清白。目前,有目击者向警方说明情况,小袁骑车经过与老人是有距离的,不足以撞倒老人,并公布了现场照片。此后,从曝光的事发现场监控看到,在小袁和老太同时出现的视频监控中,并没有老人倒地的瞬间,核心证据的缺失让此事无法轻易定性。

  一时间,“老人跌倒扶不扶”又成为社会热点。对于此事,无论是以老人撤诉还女生清白还是双方对簿公堂结案,都是扇了社会信任的一记耳光。前两天有新闻爆出,骑电动车的老人在雨中摔倒,路人却“见死不救”致老人丧命。路人之所以不愿施手相救,也许就是怕被讹吧。两个事件,一因一果,看似两难的道德问题,该如何破解?

  但是,小袁扶老太事件中,有目击者愿意出来作证说明情况,让人感到了一丝温暖: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有更多的人在伸张正义、打抱不平。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向群众寻求帮助。但是,这终究治标不治本。谁能保证每次扶人的时候,都刚好就有目击者拍照取证了呢?又怎能保证出事后,能找到目击者并且其愿意出面作证呢?对此,北京、上海、深圳都拟出台“好人法”,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解除当事人做好事之前的纠结和做好事之后的担忧。法律的出台表明了社会主流的态度,确实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某些人的不良想法和行为。

  不管讹人的老人能获得多少看得见的利益,这都是一桩赔本买卖:老人赔上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被讹的人赔了自己的爱心和勇气,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整个社会的信任和道德下滑。法律终究不是万能的,从根本上破解“不敢扶”的难题还需要道德和信任作为基石,形成“好人好报”的正面引导和社会风气才是持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