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自制食品,安全问题能保障吗?

16.12.2014  10:41

  在刚刚结束了“双十一”电商盛宴后,“双十二”又高调来袭,凭借精致造型展现出诱人口感的自制食品,在这两次网络销售大战中使足了劲赚吆喝,同时也受到很多“吃货”网民的青睐,因此成为网购商品中的又一翘楚。然而,手工作坊的网络自制食品,安全问题能保障吗?

  网络销售受青睐

  12月15日,记者打开淘宝网,一家名为“CC手工西点”的淘宝网店正在首页做滚动宣传。点击进入店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造型精致、勾人食欲的芝士蛋糕,店家表示:所有蛋糕均由店主亲自制作,保证新鲜。在“产品参数”中店家列举了蛋糕的规格、保质期、使用口感等,尤其对蛋糕配料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新西兰进口黄油、农家特供土鸡蛋、奥利奥饼干、进口奶油奶酪、雀巢淡奶油和新鲜榴莲。不仅如此,该蛋糕的制作过程也被店家拍成图片上传在店铺内。再看蛋糕的销售情况,这款售价26元的手工榴莲芝士蛋糕月销量295笔,而同一店铺的“5粒起拍,每粒7元”的手工马卡龙月销量竟达到2088笔。记者随后又在淘宝中搜索“自制食品”,宝贝数量达到5000多个,宝贝品类更是涵盖了饼干、蛋糕、豆腐乳、梅干菜、苦菜、果蔬干等。为了促进销售,店家还特意以“无糖食品”、“糖尿病人宜食”、“孕妇宜食”、“绿色减肥”等词汇作为宣传噱头,记者看到销售排名最高的“手工自制丹麦小熊曲奇”(210g/袋,19.6元/袋),有2.5万人付款,月销量多达31280笔。

  食品安全难证明

  恰是因为网上的自制食品常常以“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自居,才使得自制食品网络销售火爆异常,记者也常常看到店家在介绍产品配料时写到“选用新西兰进口黄油、新鲜草鸡蛋和进口蔓越莓干”;有的店家还会列出产品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2.6克、碳水化合物28.3克、胡萝卜素20微克……淘宝卖家宣称的如此之好,那么事实又是怎样呢?

  家住省城的小宋,是典型的“吃货”,吃遍线下食品店里小吃的她如今也迷上了网购食品。对于网上那些宣称“健康、无添加、纯手工”的自制食品,小宋更是没有任何抵抗力。最近她又网购了自制曲奇和手工马卡龙,记者看到各式形状的曲奇饼干和颜色各异的马卡龙,也甚是觉得很有食欲。记者随手拿起一块曲奇品尝,确实酥软。“口感很不错吧?”小宋笑问道,“这已经是我买的第四份了,同事和朋友都说好,还时常让我代买。”记者看到该手工曲奇在网上介绍的保质期是7天,由于保质期较短,小宋也因此更加相信该曲奇是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的。

  记者打开小宋购买曲奇的店铺,看见该产品的交易量甚是火爆,月销量竟达33960笔。首页显示的累积评价也有41869条,并且被自动分为“味道不错”、“态度不错”、“质量不错”等六个方面的正面评价。当记者点击进入评价页面后,才发现差评有430条,基本都反映食品存在过期问题,口感很差、感觉发霉,服务态度差,虚假宣传等问题。这并不是全部,记者看到很多追加的评价也有很多是差评。此外,记者还留意到,在好评中存在“刷评”的现象,一条一模一样的评价,有多个ID买家使用,并且追加的评价也是一样。

  记者通过淘宝旺旺与商家取得联系,店家称自己售卖的食品都是自己家手工制作的,虽然没有加工厂,但还是提供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至于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买家给差评,店家的解释是:“个人口味不同,有些买家不喜欢,如果一个店铺全是好评,我觉得是刷出来的。”随后,记者又询问了淘宝其他店家,只有极少店家能够提供生产许可证,大部分店家都只能凭嘴说,无法提供证明。“我们都是安全可靠的,有图上的制作过程为证,再说买卖都是凭良心,凭双方信任,我们当然不会欺骗消费者啦!”一位店家这样回复记者。

  对于网销自制食品的安全问题,记者咨询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她称自制食品绝大多数属于预包装食品,这其中不少都属于“三无”产品。“不能否认有些店家确实在用安全的原料生产食品,但这仅是少数,消费者也无法从众多商家中辨别好坏,唯一能给他们提供依据的就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但本就看中开网店不需要太多复杂程序的店家,又有多少人会主动申请这些证件呢。所以还得靠法律的约束。”业内人士说。

  记者随后咨询法律界的人士了解到,《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修订后,最大的亮点就是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并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可先行赔付”。“就是说其实从法律的层面讲,已经对网络食品进行了约束,主要还在第三方平台上,就拿淘宝来讲,作为平台它必须做好把关人,发现在自己平台上有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首先要报告食药监管部门,并且可以终止提供平台服务;其次要负责赔偿消费者在该平台购买食品后,合法权益受到的损害;最后因其没有制定相关准入规定,还要承担连带责任。”

  记者苏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