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立体化综合素养教育体系,培养时代“新愚公”
近年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济源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创造性地将“愚公移山精神”“工匠精神”与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逐步探索出了“156”立体化综合素养教育体系,即围绕一个培养目标,提升学生五大综合素养,建设素养教育六大支撑平台,打造高职教育特色育人品牌。
一、科学设计,构建立体化综合素养教育体系
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普遍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中围绕学院校风、校训,科学设计,构建了立体化综合素养教育体系。大一阶段强调做人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和愚公移山等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大二阶段强调做事教育,注重专业素养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大三阶段强调创新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动手能力培育。
在综合素养培养层面,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学生综合素养指标体系,重点培养学生道德、生活、行为、职业、人文五大综合素养。在综合素养提升层面,立足学生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工匠精神”元素进行凝练提升,制定“新愚公核心素养指标”,学生综合素养指标体系和“新愚公核心素养指标”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构成立体化综合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体。
二、创新载体,建设“六大支撑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整合教学资源,统筹课程平台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能力拓展和素质深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综合素养实施方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做到与校园教育主题活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和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四结合”。拓展课堂形式和内容,作为素养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强学术性研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在学报开辟“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研究”和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专栏。
搭建“六大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学院先后建设了国防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践研修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成才服务基地等70余个。将“六大基地”活动开展与学生综合素养指标相对接,建立入学教育到毕业实习的全程化育人周期,保证学生实践基地育人工作常态化,运用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方式,实现实践基地平台活动项目化,实践基地育人全程化、常态化、多样化。
坚持量质并重,强化社团拓展平台建设。学院坚持规范治团,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健全社团工作管理体系。每年坚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周”“社团嘉年华”等活动,积极扶持愚公精神研究社、朗诵艺术团,助力机器人无缝焊接、无人机协会,将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养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社团活动质量,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品牌战略,丰富特色精品项目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品牌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了一批独特创新,成效显著的活动品牌和特色精品项目。坚持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特色项目,通过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苦练专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加强队伍平台建设。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素质全面的专业队伍;组建学生综合素养导师队伍,聘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毛立争、全国敬业奉献好人苗洪森等模范人物,对学生在人生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塑造作风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新愚公成长论坛”、团日活动等形式抓好学生干部信念建设,提升学生干部素质,强化学生干部服务能力。
推行“学分制”和“达标证书制”,优化考核评价平台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施学分制,将综合素养教育学分与第一课堂学分制有效结合,从入学开始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大学三年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轨迹,推行“新愚公”素养达标证书制,对达到“新愚公”素养十个指标的毕业生除颁发毕业证外,颁发“新愚公”素养达标证书和奖牌,并装入学籍档案。
三、成效显著,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2018年,随着立体化学生综合素养教育体系的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学院先后涌现出一批双新学生典型,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凸显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综合素养建设的成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