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体检”结果出炉:学业水平较好 学生睡眠令人堪忧

27.06.2014  12:33

  

  6月21日,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启动仪式举行。(图为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在发布会上讲话)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
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发布了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

  孩子在学校所受教育的质量怎么样?相信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很关切的问题,如今这个问题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答案。6月21日上午,我市发布了“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综合评价监测结果。

  为了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市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实施了“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并于2013年10月进行了项目施测。项目测试对象为郑州市城区三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参加调查的小学学校249所,小学生47633名,初中学校104所,初中生41759名。参加问卷调查的小学校长477名,小学教师1344名,初中校长214名,初中教师2129名。

   总体学业水平表现较好  女生在语言类课程方面表现优于男生

  根据这份“体检报告“,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绝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总体学业水平显著优于国内平均水平,监测数据显示,对于郑州市三年级学生在各学科上的总体表现是良好的,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户口性质、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郊区与城区等方面,各学科学业水平总体上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都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数据还显示,八年级男女生在数学、科学上的学业表现基本相当,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类课程,女生在语文和英语学科上的表现明显优于男生;郑州市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八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都有基本相当的学业合格率,只是在英语学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亲子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根据“体检”结果,亲子关系指数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将会对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同伴关系、高层次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影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等对改善学生的品德行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郑州市学生睡眠时间连续三年逐年下降  令人堪忧

  根据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该在9-10个小时,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该在8-9个小时。根据我市健康体检结果来看,郑州市2013年三年级学生睡眠时间逐年下降,仅有33%的三年级学生睡眠在9小时以上,另有三分之一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甚至不足8小时;八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能达到8小时的比例仅有10%,睡眠不足7小时的学生比例高达58%,而且连续三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着实令人堪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睡眠时间的减少不一定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对于三年级学生,每天睡眠9-10小时的学生成绩最好,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低于睡眠时间多于8小时的学生。睡眠不足(少于7小时)的学生平均成绩最差。

   作业时间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

  按照国家规定,三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应该不超过60分钟,八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应该不超过90分钟。根据健康体检结果,有35%的三年级学生作业时间在1-2小时,18%的学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有30%的八年级学生每天花2-3个小时做校内作业,17%的学生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

  而监测统计数据显示,作业时间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对于三年级学生,每天做校内作业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成绩最好,超过1小时后,学生平均学业成绩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逐步降低。每天超过4小时做作业的小学生,成绩最差;对于八年级学生,作业时间超过3小时后,学业成绩呈下降趋势。

   学生学业负担明显下降

  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我市三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有明显下降;八年级学生学习压力逐年下降,但高于全国常模水平。

  对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不管是小学三年级还是初中八年级,因材施教、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对中小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教师教学方式对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更大,教学方式好的学校,学业成绩标准达成度和高层次认知能力方面也好,各学科的高层次认知能力表现均很好。除了教师因素外,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归属感、家庭环境等对提高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都很重要。

  据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介绍,自从郑州市2011年实施“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以来,郑州市的学业成绩标准达成度始终保持很高的水平,远高于全国的常模数据。过去三年,郑州市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职业态度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也应该看到,针对教师和学生相同问卷就有关“教师可以做到在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无论课上课下都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等问题时,两者之间的比例相差较大,这足以说明从观念的变化到教学实践是个非常缓慢复杂的过程。

  刘坚指出,校长的理念追求与实践落实情况,在小学阶段体现得比较好,可以认为小学校长普遍具有较强的课程执行力。初中阶段校长的理念与教师的感受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学校长的课程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