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趋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新常态”下,农机行业路在何方

09.01.2015  14:03


      近年来,我国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然而2014年1月至9月增幅却只有9%,是购机补贴实施十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部分产品还出现了负增长,行业增速明显趋缓。农机工业真的到了由快速发展到低速运行的“拐点”了吗?

  
  1农机工业增速明显趋缓
  
  1—9月份,农机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2856亿元,9%的增幅比上年同期的17.81%回落了8个百分点。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机械行业平均水平。
  
  在全国机械工业中,农机工业也从多年的一枝独秀下滑到了机械行业平均线以下,这是多年没有的现象。
  
  2014年前三季度农机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6%,低于同期全国机械行业10.8%的2.2个百分点。1—9月,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7.8亿元,同比下降3.27%。虽然原材料、电费、工资等价格相对平稳,但农机工业成本上升压力依然不小。另外,行业投资也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前三季度农机行业计划投资额增幅为18%,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同比增长17%,依然高于多数机械行业,但投资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趋缓。
  
  2014年,多数子行业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农机12个子行业中,有9个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畜牧机械、饲料机械、农机零部件三个行业已经连续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但主要产品的产量大幅下滑。拖拉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24%,2014年全年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滑在10%以上。产能的相对过剩和中小型拖拉机市场保有量过大,造成了拖拉机产销量的双双下滑。而且由于拖拉机是动力装备,其下滑对配套农机具的销售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4年前三季度,收获机骨干企业总产值比2013年下降了5.26%。其中,轮式小麦机产量同比下降10.35%;玉米机产量增长32.49%;履带水稻收割机产量同比下降了26.63%。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中,由于市场的刚性需求和补贴工作有力度,玉米机产量有很好的增长,玉米机骨干企业不仅库存产品全部售罄,还有三成多的新增长。而小麦机和水稻收获机在农机化发达区域市场保有量长年处于高位,是其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2什么导致了行业增速放缓?
  
  首先,我国农机工业尽管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但它是以粗放的量的增长为主,也包括非市场化刺激带来的不理性消费增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短期波动以及增速回落是难以避免的,也是预料之中的。
  
  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行业布局不科学是增速下滑的另一重要原因。拖拉机产值约占农机行业18%的份额,包括收获机械在内的“农业及园艺机具”占31%的份额,这两类产品在农机工业中权重最大,举足轻重。由于这些较为通用的、采购链高度共享的、比重较大的传统低端产品市场呈现萎缩,而新的高端产品又尚在培育和准备过程中,行业结构性减速就具有必然性。
  
  第三,政策调整也是行业下滑的触发因素,但它并非主要原因。今年“全价购机”从试点开始全面推行,导致了部分农民自筹资金的压力增大,影响购买力。部分产品的补贴额度降低或被取消补贴等政策调整,也对局部市场、部分产品有一些影响。另外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新政,多地还都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造成小的、分散的农业生产者持币观望,对农机的投资弱化。
  
  第四,部分区域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性的增加,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阶段性的下降。
  
  第五,专业化的尤其是经济作物生产需要的产品供应不足,行业尚未形成新的、突出的增长点。行业众多企业没有研发能力,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能有效解决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这才是农机工业的顽疾。
  
  3是下行拐点还是阶段调整?
  
  虽然问题很多,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对于农机工业来说支撑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条件仍在。行业投资依然很热,近几年投资高峰带来的新增产能将不断释放;与农业生产竞争力强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化水平并不高,虽然我们也有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但市场需求不足依然是我们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农机产品出口额仅占行业总产值14%,与我们农机制造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符,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正是认为支撑农机工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还在,正是基于对农机工业主要经济数据走软是结构调整和产品集中盘整的判断,我们坚持认为我国农机工业未来依然属于黄金期,2014年的增速下滑属于阶段性的调整,农机工业尚未进入低速增长期。
  
  新环境下,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源利用率,对农机工业来讲,可以利用的资源、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空间都还很丰富,具有较快增长的基础。
  
  4未来农机发展的路该怎么走?
  
  2014年,中央多次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农机工业是否也进入了“新常态”?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农机工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虽然没有改变,但行业发展也进入了阶段性的调整。农机工业普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同质化制造、非市场化竞争、不理性投资扩容、生产率低下等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下行压力必然存在。但我们认为今后一个阶段,农机工业周期性的波动幅度将比过去减小,会呈现比较稳健的、增幅低于过去十年的平稳性增长。
  
  我国是农机制造大国,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增量就需要极大的努力。按2014年10%的增速计算,全年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量就近400亿元。今后大幅度的增长会越来越困难,势必进入中速增长区间。“新常态”下,行业竞争手段已经从价格竞争、产品竞争上升到企业综合实力竞争、客户价值创造竞争、融资手段竞争等高级阶段。“新常态”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管理升级,从过去的粗放经营,转变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
  
  企业要由长期偏重高速度、高增长向更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要由过去偏重政府资源和市场争夺向注重创新驱动和品牌经营转变,尤其要增加用于研发和服务的资金投入。
  

  总之,我国的农机工业依然会持续性的稳健增长。预计未来3—5年农机产品结构将加速优化。大型化、高端化装备将成为增长的主力;棉花、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机械等新兴装备将成为增长的重点。


作者:《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