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顺应新常态开启新征程

07.01.2015  11:14

   编者按

  不经意间,2015年已悄然而至。

  伴随着新年的脚步,今天,2015年的第一个理论版也与读者见面了。这一期,我们请省内4名著名的专家: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教授对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做一个精彩解读。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与时俱进做好我省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

  面对新常态,首先要有好心态。这个好心态是指尽管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们仍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这个好心态还指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逐步建立健全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新常态应有新作为。要把新常态的变化转化为争取优势、抢占先机的机遇。要着力优化结构,通过三个大省建设,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提高载体发展水平,改善我们的三产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深化改革,释放社会活力,激发全民创业。要把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作为稳定持续发展的最大法宝,跟得上、改得好、改得早,促进发展,形成竞争优势。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向中央大布局靠拢,借势借力发展,重点做好深度融入“三个支撑带”建设的文章。

  新的一年,新的蓝图,新的要求,新的希望。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征程中,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坚定不移”的要求,稳中求进,创造新的发展优势,有信心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

   正确把握新常态下河南的个性特征

  喻新安(省社科院院长)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核心要求。

  之所以称之为“核心要求”,是因为只有沿着这个大逻辑,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的经济走势、政策脉络和发展方向。我们要清醒认识增速换挡回落的客观必然性,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力求经济保持合理增速;清醒认识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开放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结构质量效益“上台阶”;清醒认识动力转换的长期性,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只有按照这个大逻辑,我们才能做到面对新常态,不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经济回暖,而是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主动地适应和调整。还应当认识到,“引领新常态”,绝不仅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地方政府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从河南情况看,要把新常态的变化转化为争取优势、抢占先机的机遇。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力争不低于8%的增长速度;要着力优化结构,通过三个大省建设,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提高载体发展水平,改善我们的三产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深化改革,释放社会活力,激发全民创业。要把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作为稳定持续发展的最大法宝,跟得上、改得好、改得早,促进发展,形成竞争优势。此外,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向中央大布局靠拢,借势借力发展,重点做好深度融入“三个支撑带”建设的文章。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河南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同全国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身个性的一面。经济新常态下之所以能出现河南“个性特征”,原因大体有几个方面:我省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需求增长空间很大。如我省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淮等部分省辖市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城镇化进程投资需求巨大。只要我们把握好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释放投资需求,一定能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二是我省要素保障能力强,市场规模大,工业门类齐全,交通、物流优势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基础和条件,发展传统产业有优势和潜力;我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工业化严重滞后,发展空间很大,在发展食品、轻工、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方面仍有优势;我省外贸依存度较低,总量较小,出口和承接产业转移潜力巨大;我省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14.1个百分点,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三是近年来,我们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增后劲的大事要事,积蓄了发展新动能,拓展了发展新空间。总之,进入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在全国发展大局的地位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

  省委省政府关于正确认识新常态下河南“个性特征”的分析和论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着眼全球看河南,立足全国看河南,面向未来看河南。河南这些年通过不懈努力,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省优势、区位优势得到发挥,经济结构、发展动力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对此做出清醒判断意义重大。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方法。就是要辩证地、动态地认识省情,既要看到问题,看到薄弱环节,更要看到希望、潜力、优势、有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以“三集”促“四化”以创新促转型

  王永苏(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三集”(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作出了具体部署,“三集”对现阶段的河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抓住中央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机遇,通过扩大开放专业化、集群化招商引资,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促进产业、人口和土地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集聚、集中、集约,争取更高的规模效益、集聚效益,以“三集”促“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促进产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集聚。面对能源原材料工业支撑增长的传统资源优势不断减弱,交通物流、产业集群等优势在不断上升的新常态,我们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必须找准各地区的主题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进一步突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传统农业地区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通过确权颁证保障农民权益,降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机会成本,积极促进农民向城镇持续稳定转移,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培育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空心村和空巢整治,科学推进土地整治复耕。

  从河南实际出发促进人口集中。河南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前期阶段,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整体质量还不高。因此,要科学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按照放开进口、疏通出口、有进有出、进出平衡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大城市人口控制机制。大城市的主城区是服务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地方,是对农业转移人口吸引力最强的地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战场,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大熔炉,人口管制过死不利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农业地区要在促进农民向各级中心城市转移的同时,把自身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县城以上城市和特色产业重点镇上,避免人口过度分散影响非农产业发展。

  树立系统的粮食安全观,科学促进土地集约。在保证工业化城镇化合理用地的同时保障耕地红线、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根本出路就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此为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把城市周边的耕地占用与边远地区的土地复耕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复耕,确保耕地总面积这根红线不突破,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土地复耕指标向城镇的转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确保全部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确保每年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左右的目标,通过中低产田改造从总体上提升地力,弥补城乡两端耕地占补平衡导致的地力下降,在合理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保障地力的整体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促发展

  张占仓(省科学院副院长)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长谢伏瞻明确提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关键要做到“一个适应,四个坚定不移”。“一个适应”,就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四个坚定不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依靠创新驱动。这为2015年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指明了努力的大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措施,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所谓观念上适应,就是要按照中央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调整到中高速发展的状态,由过去经济粗放型增长迈向集约型增长,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逐步建立健全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所谓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就是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9大特征,务实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采取正确的消费引导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持续抓好招商引资,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走出去消化过剩产能,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的同时,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树立了新的发展标杆,使我们拥有了更加长远战略愿景。其中,坚定不移实施《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是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做出的决议。该《纲要》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基本坐标和路线图,对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仍然始终是我们工作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全省各级干部和各个部门要紧紧抓住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旋律,以战略性眼光和全球化视野,认真研究破解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难题,立足于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坚持中高速发展的主基调,继续重视投资驱动,引导消费驱动,进一步加强出口带动,多轮驱动,全方位发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把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造福人民作为稳定持续发展的最大法宝,跟得上、改得好、改得早,促进新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跟得上,要求全省在重大改革步伐上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改得好,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注重提升工作质量,注重妥善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法治的关系。改得早,就是在由地方或者部门可以自行探索的改革领域,要主动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定不移依靠创新驱动,是我们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因为我们现实的创新能力不强。我们下定决心,舍得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高度重视青年创新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有可能获得某些领域或某个阶段的创新突破,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因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向创新驱动领域多投入,是我们各地各部门非常明确的战略选择。

   着力结构优化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耿明斋(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

  省长谢伏瞻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年经济工作所做的8个方面部署,既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长期持续努力的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河南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经济增长速度在中西部地区一直保持领头羊的地位。但金融危机以后,河南经济下行的压力显得更大,结构性矛盾更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更重。可以说,金融危机以来乃至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结构调整应该是河南经济工作的新常态,也是推动河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法宝。我理解,这也是谢伏瞻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针对2015年经济工作所做的8个方面部署贯穿的基本精神。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之所以是排在首位的工作,是因为它是推动河南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的抓手。郑州也是河南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区位和交通,交通的短板是航空,抓住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做大做优空地对接交通枢纽,就能让郑州乃至河南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从而促进要素加快在郑州乃至河南的聚集步伐,带动河南经济增长。

  推进新型城镇化有两个着力点,一是通过拆除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加快农民进城步伐,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二是科学规划建设城镇体系,首先是顺应要素聚集的规律,推动郑汴洛焦新许等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一体化对接发展,以形成中原都市连绵区为目标,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在此基础上,鼓励其他外围中心城市做大做强。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一是以大城市地铁和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系统为主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二是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的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做强河南制造业有三个主要的努力方向:一是能源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要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推动升级改造,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一方面促进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型产品生产链条在河南落地,另一方面推动本地生产向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三是积极引进和承接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日常消费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推动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借助大枢纽发展大物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切入点。除此之外,深化制造业内部分工,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善城市功能,鼓励创业等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做优农业的方向一是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家庭农场,推动农业经营组织的现代化;二是深化农村分工,培育现代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率。

  深化改革是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激发活力,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