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稳增长强支撑科学发展惠民生

07.01.2015  16:10

12月24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来喜讯: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普遍前移,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更趋协调,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可望较好完成。

尽管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全省上下依然坚持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在一年行将结束之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经济发展“成绩单”。

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不仅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河南实际。

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既要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我省的机遇和比较优势,正视困难、保持清醒,积极面对复杂局面;更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学会在新常态下推动发展,牢牢把握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A、抓好关键点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亮点速读】

强化要素保障,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及时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上市公司和预备上市公司座谈会,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截至1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长17.7%、高出全国增速4.3个百分点,存贷比上升到64.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新闻延伸】

一段时间以来,我省中小微企业生产要素偏紧、融资渠道偏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对全省322家中小型企业和213家小微型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反映有融资需求,但超过一半的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省积极实施万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搭建融资平台,组织全省的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进行贷款项目对接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该活动已覆盖全省18个地市,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征集企业融资需求,跟踪对接落实情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银企对接会40余场。“通过搭建融资平台,全省政银企联手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据统计,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对接活动共签约10317个项目,贷款总额946.9亿元,为全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输入了强劲动力。”省工信厅厅长王照平说。③6(本报记者郭戈)

B、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集聚区成拉动经济发展“第一引擎

【亮点速读】

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促进“两区”向集聚、特色、服务、融合方向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达到70个、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达到10个,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群达到7个。

【新闻延伸】

产业集聚区在新常态下综合载体功能持续增强,全局带动效应日益显现,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投资增速等方面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60%,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北航、浙大等16家科研院校建立的科技孵化基地正紧盯着一批“高精尖”项目;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9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平均每天都有超过1.1项国家专利申请在这里产生……创新平台的集中布局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集聚区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本报记者宋敏)

粮食总产量喜获“十一连增

【亮点速读】

继续实施农业发展“三大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900万亩,新增13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克服严重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1154.46亿斤,比上年增产11.72亿斤,实现“十一连增”。

【新闻延伸】

2014年,我省支持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产业链较完整、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规划建设了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500多家,带动1300多万农户致富,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超城镇居民。

农业产业化集群不但为我省培育出了三全、思念、双汇等一批龙头企业、股市“名将”,更有资本“新贵”好想你、雏鹰农牧……今年,我省着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工作,努力把更多的农业企业推向国内外资本市场,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目前,全省涉农上市企业15家,其中境外上市2家。(本报记者宋敏)

C、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亮点速读】

坚持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突出问题导向,重点抓好第一批35项重点改革事项和29项近期重点督办事项,务实推进、大胆探索,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闻延伸】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高度重视。郭庚茂书记明确指出:“不改革难以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改革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改革难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目标。所以,改革势在必行。”谢伏瞻省长多次强调:“要以改革创新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2014年,围绕中央有关精神,紧密结合河南实际,我省相继出台了大量改革举措,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聚活力,各方面亮点频现: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分两批取消和下放31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第一批12个省直部门对外公布权力清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增企业和注册资本成倍增长;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开局破题,第一批选取8户省管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启动了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营改增”试点稳步展开,前11个月为企业减税50多亿元;中原银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陆续开业,中原证券成功在香港上市,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和首家金融租赁公司获批,28家县级农信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小微企业增新债试点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全面启动……(本报记者宋敏)

D、谋大事要事强发展之基

【亮点速读】

坚持长短结合,统筹推进要解决的难题和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按节点有序实施,南航河南公司完成组建,郑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接近40万吨,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均居国内亚欧班列首位。

【新闻延伸】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程,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相当于133个足球场大小。”机场二期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和平表示,不仅要建造新的航站楼,机场周边还将建设城际铁路、地铁、高铁、高速公路“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随着郑州机场二期建设的加快,我省强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重点,抓好“一枢纽一港一区两网”战略性工程建设,“铁公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为河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以来,全省按照“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体思路,加速推进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巩固,航空事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成效明显。

从这些新变化和新风景可以看出,河南经济运行正以小幅回调、缓中趋稳为特征进入新常态。”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喻新安表示,经济减速换挡符合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规律,也为河南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提供了空间。(本报记者郭戈)

E、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亮点速读】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把稳定就业作为民生之首,筹措财政资金936.3亿元,持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新闻延伸】

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仅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就新增城镇就业113.13万人,同比增长1%;9月底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9万人,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另一方面,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传来消息,通过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截至11月20日,我省已开工各类保障房64.77万套,基本建成26.28万套,城镇中低收入者安居梦渐近。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例如,实现养老保险各类参保人员在地区之间、制度之间的顺畅转移和接续,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大病保险省级统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大力实施“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全省有12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又解决86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600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继续改善;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深入实施;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本报记者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