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办学术沙龙探讨“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办学术沙龙探讨“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办的第10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7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副处长张晋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以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建正坤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迪思杰(北京)数据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沙龙讨论。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首先代表主办、承办单位致辞。柳忠勤说,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信息化建设定将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手段。7月1日正式生效的《国家安全法》提出国家要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国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对数据的持续保护刻不容缓,异地容灾备份对国土部门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和提高关键数据的使用效率极为重要。为促进对此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本会承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第10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主题拟定为“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鉴于本次沙龙的主题“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具有特殊的跨界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本次沙龙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探讨,特邀来自国土经济、地理信息、城乡规划、遥感技术、信息安全、网络保密、软件设计、智慧城市、智慧国土、遗产保护、气候信息、气候旅游、物流信息、大数据库建设与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等跨领域、跨专业、多元化、复合型的专业人士,旨在通过本次沙龙开放式的探讨,为我国今后的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基地的建设工作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途径和新办法。
本次沙龙依照中国科协学术沙龙长期坚持的特色做法,倡导大胆创新,交流互动,争辩质疑。会场不设主席台、不介绍主要来宾,采用“专题发言+讨论”的形式,开展个性化、松散型、辩论式的讨论和交流,通过“捞干货”的方式,重在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的碰撞与创新。本次学术沙龙紧扣“第四国土空间”这一核心新概念,主要围绕国土信息安全与第四国土空间、网络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和如何加强国土信息安全与落实异地容灾备份三个方面重要内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我国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问题进行集体策划、研讨交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荣国、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李紫微分别主持三场论坛。
通过三个半天的陈述、讨论、争辩与总结,本次沙龙围绕主题,讨论了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按照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一以贯之的“大国土”理念,深入讨论了“第四国土空间”新概念,将国家领土从传统的海陆空,延伸到网络文化信息空间;二是基于领陆、领水、领空传统概念,结合《国家安全法》创新提出“领网”新概念,并作为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提议将网络空间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三是探讨了“第四国土空间”的作用范围,认为其疆域远远大于领土范围,可动态延伸到涉及国家利益的任何物理空间;四是针对国土信息安全,明确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及其异同与关系;五是在战略层面,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国家层面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参与制定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六是在技术层面,应尽快提升我国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水平,建立安全可操控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空间安全的保障能力,构建具备感知能力的网络防御与对抗体系;七是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三层两域”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模型,视图摆脱基础网络技术受制于人的安全问题;八是对国土信息应分级按需备份、分类处理,既要考虑信息安全,又要考虑信息共享与高效应用;九是特别明确了灾备需要政策策划,尤其是国家级战略级的灾备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与统一规划。同时,做好同城异地、云存储、分布式并行、多级、按需备份等方案;十是针对包括“国土云”在内的诸多国家关键基础信息安全,可以重新启用“大三线”建设设施,在中国中西部物色合适的灾备基地,集约化建设,避免土地与资源浪费。
沙龙对与会者发言、讨论进行同步记录与整理,并将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文集《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第100期》。
与会专家一致建议,沙龙将围绕国土信息安全继续深化探讨,争取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国土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灾备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配套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