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京剧《沙家浜》郑州演出庆抗战胜利

04.08.2015  17:00
                剧照

“……消灭汉奸清匪霸, 打得那日本强盗回老家。 等到那云开日出,家家都把红旗挂, 再来探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

熟悉的音乐,地道的唱腔,使人们回到了40多年那个人人会唱“样板戏”的年代,更使人回想起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8月3日晚,1000多名观众冒大雨前往河南艺术中心,观看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出季展演活动特别推出剧目——省京剧艺术中心展演的优秀革命题材剧目红色经典京剧《沙家浜》全剧。观众不时为精彩的演出鼓掌叫好,大呼过瘾。

沙家浜》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郑凤琴在当晚演出中饰演阿庆嫂,优秀青年演员邢鹏远饰演郭建光。

当晚演出的《沙家浜》是省京剧艺术中心2015年特别复排的剧目。“由于该剧目近20年来在舞台上并不多见,在全国京剧院团能将该剧目搬上舞台的也寥寥无几。这对于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年轻一代的80、90后的演职员更是了解甚少。为了能排出该剧目的‘真实感’、‘革命感’,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从演职员的思想入手,邀请专家对《沙家浜》的故事内涵,历史背景做深入的阐述。邀请曾出演过该剧目的专家对演员的表演进行一对一的细抠。邀请部队教官对演员进行准军事化训练。样板戏(现代戏)不同于传统剧目,对于人物的刻画讲究声情并茂,入脑入心,表演上脱离传统戏程式化的表演手法,目前,该剧目还在进一步打磨排练中。”省京剧艺术中心相关领导表示,“该剧由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老中青三代演员合力打造,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7岁,这对于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来说是一场考验,一场对青年演员演绎经典剧目的考验,一场对现代戏表演的考验。

观众表示,《沙家浜》是一出正能量的优秀京剧剧目,是一出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浴血抗敌保卫国家的剧目,它使我们牢牢记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