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农村挖出200年前贞节牌坊 大量文字缺失(组图)

21.02.2016  12:58
商丘农村挖出200年前贞节牌坊 大量文字缺失(组图) - 新浪河南
商丘农村挖出200年前贞节牌坊 大量文字缺失(组图)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贞节牌坊是女性忠贞不二的标志,是古代为表彰女性从一而终而建起的门楼样建筑。在梁园区观堂乡刘楼村,一座掩埋于地下几十年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质建筑两天前重见天日。这座被刘楼村村民称为“贞节牌坊”的石质建筑,成为梁园区首次发现的“表坊”。

  建于清代“表坊”已近200年历史

  刘楼村村民把这块躺在黄土中的石质建筑称为“贞节牌坊”。但从外观上看,这座石质建筑更类似于石碑,而不是通常所见的牌坊。

  昨日上午,在刘楼村村民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这座位于村东头的古代建筑。现场测量,“石碑”基座完好,长1.76米,宽1米,厚0.27米。碑身高1.56米,宽1.38米,厚0.35米,已与基座脱离,倒卧在土中,正面朝下,仅露出背面文字和图案。“石碑”应有螭首类部件,现已失。

  在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双重作用下,石碑背面局部已经破损,大量文字已缺失。从残存文字来看,这座“石碑”是“为王存心妻邓氏建”,主要用来表彰邓氏坚贞不二的品质。从残存文字推断,“石碑”应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即公元1836年,距今已近200年。

  梁园区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峰在对现场进行初步勘探后表示,这座“石碑”是一种对外宣传、表扬邓氏品德的“表坊”,不同于常见的牌坊。这种形制的“表坊”在梁园区尚属首次发现。

   为防破坏“表坊”被埋半世纪

  “表坊”已存在近200年的历史,为何近期才被发现?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只有刘楼村少数王氏族人才知晓的秘密。

  据村民王应山介绍,刘楼村以前被称作刘楼寨村。村子有一道寨墙,寨墙东边紧挨着一条大路。这座“表坊”原立在大路一侧,其“西八十步”即为邓氏居住地。“表坊”一直是刘楼村王氏族人引以为傲的标志。到了“破四旧”时期,“表坊”被人推倒。当时任村支书的王应山父亲在深夜偷偷带人将“表坊”掩埋。

  “表坊”自此便在刘楼村消失,关于“表坊”的话题也成为王氏族人的禁忌。在老人陆续过世后,“表坊”仅存在于一些人的儿时记忆中,“表坊”的印象也逐渐模糊。

  数年前的一次取土,深埋地下的“表坊”被发现。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脏兮兮的大石块。直到两三天前有村民好奇地用水冲洗石块,“表坊”才真正重见天日。

  由于家谱遗失,故事的流传中断,现在的王氏族人已说不太清“表坊”和邓氏的故事。据一些上岁数村民的回忆,“表坊”原有“两层楼高”,顶部有“檐和挑脚,并雕刻有人物图像”。据村民流传的一些说法,邓氏为“村南20里邓桥”人,十八九岁时其夫王存心战死。邓氏此后一直留在夫家照顾公婆,十分孝顺,其事迹得到朝廷的表彰。

  护宝心切村民想把宝贝留在村里

  在现场勘探后,李峰表示这座“表坊”形制比较特殊,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

  对于“表坊”的保护办法,李峰提出了3种意见。田野中发现的石质文物最好是进入博物馆,这既有利于保护,又有利于考古研究。稍差些的方法是就地掩埋进行保护。还有一种方法是原地保护。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李峰认为原地保护的效果最差,毕竟其不能完全避免石质的风化和一些人为破坏。

  刘楼村王氏族人视“表坊”为家传的宝贝,希望能保护好“表坊”,但他们更希望能把“表坊”留在村里进行保护。为了保护“表坊”,王氏族人已经成立了小组,安排人员随时查看,避免“表坊”被盗或被破坏。

  李峰目前正在撰写报告。如果报告得到批准并获得资金,王氏族人原地保护“表坊”的愿望将可实现。

  (商丘网—京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