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出城记”

25.12.2015  10:52

  图为省、市重点项目——集海鲜果蔬集散、餐饮、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部两岸海鲜果蔬物流港整体效果图。作为我市首批投用的市场外迁承接地,该项目一期已于今年上半年投用,吸引众多原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商户入驻。

  【核心提示】

  12月19日,金水区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顺利完成外迁,400多家商户彻底搬离盘踞在闹市居民区20年的老市场,不少商户外迁至北四环附近的中部两岸海鲜果蔬物流港。至此,这家有着20年历史的老市场,提前完成12月20日关闭市场的预定目标。作为全市市场外迁颇具代表性的市场,该市场顺利完成“华丽转身”,为我市正在进行的今年完成三年市场外迁行动计划冲刺之战绘出最亮色彩。 记者 成 燕 通讯员 李文强 文/图

   从便民到扰民

  在老郑州人心头,铭记着很多关于市场的记忆。在历史的斑驳光影中,这些镶嵌在老城区的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承载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已融化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位于纬三路与经七路交叉口的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

  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该市场占地30余亩,共有商户500户左右,主营水产品、海鲜及肉食、调味品批发零售等。虽然在建立初期为方便市民生活、繁荣海鲜批零市场做过贡献,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全面提速,这个被居民区和繁华街道重重包围的老市场已成为道路拥堵、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频频遭到附近市民投诉。

  每天凌晨三四点,运送水产海鲜的大货车停靠在纬三路、经七路、经六路沿线,商户在道路上进行现场交易,不但嘈杂的声音严重影响居民休息,还造成路面积水严重、腥臭难闻。早上7点开市后,商户拉货车辆和顾客购物车辆在附近违章乱停乱放,三轮车、电动车随意穿插停留,严重影响交通。多位附近居民感慨地说:“我们宁愿不吃海鲜,也不愿意家门口驻扎着一个这样的扰民市场。

   市场外迁势在必行

  市场外迁,关乎郑州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乎百姓的幸福福祉,关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布局。

  按照“三大一中”战略定位,随着“”字形高铁路网绽放芳容,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及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推进,郑州的大枢纽地位逐步夯实,亟待构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扩容离不开市场的有力支撑。放眼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纷纷出台“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计划”,加快批发市场外迁。综观全国,专业批发市场外迁与转型升级,已不再是一个市场的抉择,而上升为一个城市的抉择。

  2012年6月,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用三年左右时间对中心城区177家批发市场实施外迁。按照“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科学布局、集聚发展、规划引领、先建后迁”指导思想和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当前,市场外迁三年行动计划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冲刺意味着攻坚,攻坚意味着突破。无疑,作为我市外迁市场中颇具代表性的市场,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顺利实现外迁具有标志性意义。

  回望历史,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这个市场年交易额已达百亿元,成为辐射河南及周边的知名海鲜、干调专业批零市场。商户的“故土难离”情结严重,加之其他多种综合因素,市场外迁难度很大。其实早在2000年和2005年,市政府就曾两次启动该市场搬迁工作,但因多种因素一直未果。2012年,根据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城区市场外迁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该市场再次被列入市场外迁范围。

   众志成城推动外迁

  从2013年起,我市再次启动对纬三路水产市场外迁,按照“一场一案”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安排部署,全力推进。今年是全市市场外迁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如何顺利完成这一全市颇具代表性的市场外迁?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多次作出批示,并与市场方协调外迁事宜;市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纬三路水产市场及市场承接地中部两岸海鲜果蔬物流港,召开现场观摩会、协调推进会,指导该市场外迁工作;市政府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该市场外迁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拟定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外迁工作落到实处。

  市市场外迁办还主动服务,与外迁承接地及相关委局对接协调,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推进会,加快相关手续的办理,确保承接地——中部两岸海鲜果蔬物流港于2014年顺利开工、2015年6月实现开业运行。在纬三路水产市场外迁攻坚期,该物流港每天安排数辆搬家车免费为商户提供搬迁服务,金水区政府组织的分包负责人员也主动帮助商户搬送货物,为该市场和谐外迁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市场外迁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还先后两次参加联席会,具体研究解决市场外迁问题。相关会议最终确定12月20日为纬三路水产市场的最终外迁时限。

  11月4日,金水区政府在市场内张贴《关于限期关闭纬三路水产市场的通告》,市场方纬三路生活服务中心张贴了《关于关闭市场的通知》,宣布12月15日上午10点由市场方对市场实施停水停电, 12月20日前完成市场关闭。12月15日上午10点,纬三路水产市场开始停水停电。百余名巡防队员对市场各个出入口进行封闭,禁止交易,随后大部分商户开始清理货物,陆续搬迁。12月19日下午5点,市场商户全部外迁,市场管理方对各个出入口进行挡板封闭。至此,有着20年历史的纬三路水产市场彻底关闭。

  纬三路水产市场外迁后,老市场原来的水产业务全部取消,仅保留蔬菜、干调及少量生鲜区,以满足附近居民生活需要,这将大大缓解该市场周边过去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对市场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干净的居住生活环境。

   商都郑州美丽“蝶变

  走进位于中州大道与北四环交叉口附近的中部两岸海鲜果蔬物流港,只见这里道路通畅,布局科学,分布着海鲜、冻品、副食、干调等若干经营区。作为省、市重点项目,这个集海鲜果蔬集散、餐饮、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海鲜物流基地,是继南部华南城、西部元通纺织城等专业外迁承接地启用后,市政府指定的水产品外迁承接地,在我市北部正式投用。至此,分布在四环外东西南北各区域的多个承接地为商都郑州镶上一条全新的商贸物流“金腰带”。随着数百家商户彻底搬离纬三路水产市场,进驻这一市政府指定的水产品外迁承接地,郑州海鲜、冻品专业市场也完成了“美丽蝶变”,掀开转型发展的全新篇章。

  该物流港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总占地182亩,总投资18亿元,拟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水产市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分海鲜、冻品、副食、干调4个经营区。作为国际海鲜综合批发基地,该海鲜港将借助我市打造“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中心交通优势,推动中部地区水产海鲜产业升级。

  昨日,坐在新市场宽敞的营业大厅内,曾在纬三路水产市场经营十几年的福建泉州商人黄卿望正忙着接待顾客。他操着一口泉州普通话深有感触地说:“市场外迁乃大势所趋,我是第一批搬到中部两岸海鲜物流港的商户,新市场交通四通八达,设施完善,发展空间巨大,更利于货物大出大进,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走进厨味缘冻品商贸行,来自长垣的老板郜海勇正和员工们一起商讨明年发展计划。与黄卿望一样,他也是从纬三路水产市场迁移到“中部两岸”的。“随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速,郑州离打造‘国际商都’梦将越来越近,专业市场要想发展壮大,必须物畅其流,郑州市场外迁全部完成后,将形成商业发展新格局。”郜海勇满怀信心地说。

  如果说,纬三路水产市场顺利完成外迁仅仅是郑州市场外迁大潮中的一朵美丽浪花,那么,郑州百余家批发市场完成外迁则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赶海图”。

  来自市外迁办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市场外迁任务已经大头落地,完成率近90%,腾出市内可利用土地资源12000余亩。通过市场外迁,将腾出的城市发展空间交还民生,重新规划建设了公交场站、休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新的商业综合体,部分路段交通拥堵的顽疾将得到有效缓解。市政府规划建设的12个市场承接地开建面积达1177万平方米;11个承接地项目局部建成达到承接标准,建成面积760万平方米;9个承接地项目部分区域开业,开业面积314万平方米,入驻商户3万余家,安排就业人员近10万人。截至目前,全市承接地项目投资额已超过400亿元。

  用三年时间对中心城区百余家批发市场实施外迁,在郑州发展史上堪称一次“壮士断腕”的“破冰之行”。从中心城区星罗棋布的批发市场,到外迁后全新的十多个新型承接市场,绝不是简单的“空间挪移”,而是一场重塑郑州商贸物流新格局的“亮剑行动”。

  由散乱无章、业态落后的传统批发市场,演进到集散能力强大、辐射范围广阔、业态先进的新型市场集聚区;由市区内一个个拥堵“引爆点”,到变为大物流、大市场、大产业的“新引擎”;由制约产业升级的“短板”,到打通“国际商都”内外循环体系;由最初众多商户“痛苦纠结”到踏上转型之路……这场由郑州批发市场外迁引发的商业大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着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商都郑州。

  新起点,新变革,新征程,新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活力迸发的新郑州,必将谱写出建设“国际商都”新篇章,打造出令人瞩目的新丝绸之路商贸物流大通道。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