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博士的“郑大情结”——访2014级研究生刘双良

16.09.2014  19:03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来源于辛勤的劳动。”2014年郑州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来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2014级博士研究生刘双良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然而刘双良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郑大人”,他本科与硕士均毕业于郑州大学。
                                                                                  眷恋乡土亲友,再续“郑大缘
        “2008年,我第一次踏入郑大校门;2012年获得免试推荐资格,在郑大开始研究生生活;如今,我选择继续在郑大攻读博士研究生。
        从本科生到博士,中间可能出现的两次转折,刘双良都选择继续留在郑大。对此,他坦言,自己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在“第二故乡”的郑大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可能不习惯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而我不是。从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在一个人性格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我在郑大得到了成长。同时,我也见证了郑大一点一滴的变化,看着她变得越来越好。这里还有我的师友同学还有陪我走过四年多的女朋友,而且我也实在难以放下我的父母,‘父母在,不远游’嘛。
        刘双良认为,学会独立和主动,是学有所成的保障。“在郑大,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教授,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氛围......而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良好的外部条件,老师可以给我指引方向,书本中的知识浩如烟海,然而决定我大学生活的还是自己的内部条件,想要学有所得,还是得自己将这些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
                                                                                          思维与意志的碰撞结合
        “师兄做实验的时候很认真,中午基本上不回宿舍,就在实验室稍微休息一下,晚上也很晚才离开。”同在实验室工作的研二学生原立华说。为了做实验,刘双良常常会在实验室呆到很晚,有时会到夜里两三点才回宿舍。
        “做实验的确需要耐得住寂寞。我本身还是挺喜欢一个人做实验的,我会习惯于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找到努力地方向。做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时间与坚持互博的过程。”刘双良说,“有些实验,一开始做可能只有50%的反应率,但我会一直做一直做,直到十分接近标准数值。
        做实验不容易,写论文,投论文也同样需要很大的意志力。
        在刘双良所写的论文中大多都是需要用英文撰写。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英文原版文献资料。“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会很困难,很多单词都是专业术语,有些在字典上也查不到。但过了那段时期,在对整个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阅读起来也就轻松许多了。很多事情,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之后,就能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愉悦与快乐。
师兄不光在文献资料的阅读量上很广,还很注意细节,有些我认为并不十分重要的部分,他也能讲解地很到位。”原立华说。
        在过去的六年里,已有五篇学术论文发在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在复旦大学求学深造一年,并且多次获得奖学金。
                                                                                          理科生的“感性生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理工科的学生总是一门心思扑在实验上,在文史上的涉略并不广泛。然而,刘双良在繁重的科研任务之余,仍旧抽出时间阅读。
        “我从初中的时候就喜欢看新闻,时事政治啊,体育啊都看。直到现在,我要是一有空闲时间就会看看新闻。”刘双良在讲到自己的课外兴趣时说。
        “现在在网络上看新闻,都会注意一下下面的评论,有些时候的确觉得很多评论都很激进,不大理性客观。这个社会也许有些浮躁,但我们可以选择不浮躁。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应该多些自己的思考。
        “我最近在看王岐山推荐的《大清相国》,像《邓小平选集》我也读过,我觉得多看文史类的书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这有助于自我思维上的培养,看一件事情就会更为辩证,而不是非黑即白。
        刘双良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对科学实验有良好的知道作用。
        在谈到当下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中,刘双良坦言更倾向于传统文化。他觉得中华民族数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前人智慧是一笔丰厚的宝藏。
        而他本人也收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并且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这些也影响着他继续留在郑大。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这是今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座谈会上说的。刘双良表示,这一代人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一代可靠的接班人。  (学生记者:徐杭燕    郭明洋)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4-09-16 18: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