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一万名围产儿中 约有150名缺陷宝宝
制图/郑萌
9月12日是第13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倘若按我国年出生人口1600万来计算,那每年就会有约90万名有先天缺陷的宝宝出生,相当于每30秒就有一名。
河南商报宝姨走访多家医院获悉,我省患有先天缺陷的宝宝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我省每一万名围产儿中,就有约150名宝宝出现出生缺陷。
怎样做才能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今天,河南商报宝姨邀请了有关专家跟您一起聊聊。
【数据】
我省每一万名围产儿中
约有150名缺陷宝宝
2005年起,每年9月12日都被称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以我国年出生人口1600万来计算,每年会有约90万名先天缺陷宝宝出生,相当于每30秒就有一名。而在河南省,出生缺陷率也在逐年提高。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主任孙利环表示,在监测最初,主要是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比较高,如无脑儿、脊柱裂等体表畸形的,但随着政府的干预,包括免费婚前和孕前检查等,以及产前诊断的技术提高,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正逐年下降,已经从1996年监测时的首位高发疾病,降至2015年的第12位。
但是,一些内脏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却逐年增多,且先天性心脏病已然成为全省出生缺陷出现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我们省现在每一万名围产儿中,就有约150名宝宝出现出生缺陷。”孙利环给出的这一组数字,还不包括在成长过程中被发现患有出生缺陷的那部分人。
【现象】
孕妇分娩时超过35岁
宝宝缺陷概率明显增加
“出生缺陷与孕妇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孙利环称,大于35岁的孕产妇,其生育的宝宝出现出生缺陷的概率较高,高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该做好生育能力及孕期风险的评估。
“我们这儿现在有这项孕前评估,想怀孕但身体不适合的话,我们也会建议暂缓。”孙利环说,高龄父母在要宝宝之前,需要先排除双方的一些基础病。
一般来说,孕妇年龄达到35岁,其本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基础病的风险就已经增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孩子,高龄孕妇需要先进行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怀孕,这样能有效减少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
“建议女性在备孕前先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这些疾病会不会对妊娠和胎儿造成影响。”孙利环认为,必要时,想要生育的高龄男女双方也可以进行基因筛查,以降低怀孕过程的风险。
【提醒】
除了孕前的相关检查
产前诊断也不可马虎
万一在孕前没能“防住”会导致出生缺陷的疾病,产前诊断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朱宝菊介绍,目前产前诊断主要有绒毛活检、羊水穿刺、脐带血穿刺等,对这些产前诊断手段,有的孕妇比较排斥,认为可能会导致流产,实际上,产前诊断还是比较安全的。
就高龄产妇来讲,倘若做有创的产前诊断,对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13-、18-、21-三体综合征的游离型染色体有很高的检出率。
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35岁以上孕妇、有过异常孩子、血清学检查异常、有染色体遗传病家族史的都是产前诊断的指征。“怀孕12周左右,产前诊断可以取绒毛,16~26周则要抽羊水,26周后再进行则要抽取脐带血。”孙利环进一步解释。
但如果孕妇仍不能接受有创的产前诊断手段,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目前产检的常规手段,即产前血清学筛查和超生筛查。
朱宝菊表示,整个孕期,孕妇必须进行三次超声筛查,从而查看胎儿在结构方面是否有异常情况。“B超最关键的有三次,分别是12周左右、22周左右和28~32周。针对染色体异常的血清学排查一般在早孕期和中孕期做。”朱宝菊说。
相关问答
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有哪些?
孙利环称,宝宝目前常见的出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泌尿生殖道畸形、唇裂、神经管畸形,还有染色体异常等。
至于为何会出现出生缺陷,孙利环说,研究表明,约35%的出生缺陷由遗传因素导致,10%的出生缺陷由环境因素造成,其余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环境污染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因素。长期接触铅、镉、汞等重金属,还有甲醛和辐射大的电子产品等,都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孙利环说。
朱宝菊表示,父母在孕前受过强烈感情刺激,或者有吸毒、吸烟、饮酒史,以及怀孕期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都可能会对胎儿心肌细胞等方面产生影响。
出生缺陷该如何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将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是孕前和孕期干预。
“有计划要孩子的夫妇,建议提前半年到孕前优生门诊进行常规的优生检查,另外要注意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补充叶酸等。”孙利环说。
而所谓的二级预防,也就是产前检查,孙利环认为,孕妇要进行孕早期、孕中期的联合产前筛查,并定期进行产前超声检查。
最后的三级预防,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障碍等疾病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对缺陷儿及早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矫正时机,以降低缺陷儿给家庭造成的负担。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吴涛 首席记者 宗雷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