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当“牛倌”
“牛肉卖出去,‘宝马’开进来。国润加工的郏县红牛肉,一斤也能卖近300元!”3月15日,位于叶县的河南国润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关绍英告诉记者,去年公司首次参加上海优质畜禽产品采购交易会,一举拿回3亿多元的订单。由于当时肉牛存栏量不高,客户宁可排队等半年还预付定金。
牛肉价格追高,为何还能供不应求?秘诀是生态种养。
桂花、玉兰、枇杷树、红叶石楠……春风和煦,鸟语花香,经紫外线消毒后,记者走进国润牧业整洁清爽的花园式场区。若不是眼前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牛舍,一头头悠闲惬意的黄牛,很难想到这里竟是养牛场。记者走上前,几头黄牛好奇地从牛栏中伸出脖子张望,一脸呆萌。
“场区每天都清除牛粪,即便有点儿存量,因为牛的主餐是秸秆,牛粪的气味儿也不大。”关绍英笑着说,如今这牛粪也成了“香饽饽”,通过生物发酵制成有机肥,附近农户种植金银花、草莓、蔬菜都抢着用。
据介绍,国润牧业拥有年出栏1.5万头肉牛的国家级标准化牧场,5个生态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牛8.5万头。“为了让牛更健壮、肉质更鲜嫩,场区养牛几乎不用饲料。如果全部达产,叶县农田的秸秆约三分之二都将进到牛肚子里了!”县畜牧局局长李召启表示。
好土好肥种好粮好菜,好草好料产好肉好奶。如今,国润牧业国际先进的年屠宰分割10万头肉牛生产线、年精深加工牛肉制品1.5万吨生产线、万吨冷库等已初步建成,在牛源基地、育肥场建设、肉牛屠宰和深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等环节全产业链无缝对接,实现农业生态养殖、种植“零排放”循环发展。
叶县有肉牛养殖的传统,但受饲养技术滞后、饲料质量无保障、市场信息闭塞等制约,分散的养殖户利益打折。一边是国润肉牛订单排队、供不应求,一边是养殖户肉牛卖不上价,如何平衡实现双赢?
“将肉牛养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标准化生态养殖产业链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群众积极参与精准脱贫,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孙国群说,在县委、县政府倡导下,以国润牧业的肉牛屠宰和加工为依托,当地成立了平顶山市伊稞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建立贫困地区无风险精准脱贫肉牛养殖基地,整合带动全市肉牛养殖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户共同发展,共享养殖红利,三年内将实现肉牛养殖存栏30万头、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
“原来卖给牛贩子,一头肉牛也就卖万元左右。如今与国润合作,按照生态有机的标准养殖,不但有免费的牛犊子,成品牛还确保按照高于当日市场价收购,一头牛售价都在1.5万元以上。”叶县国友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有说,“70多岁的社员殷长健当上牛倌后,很快就提前摘掉贫困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