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银行”不仅是代民储粮

25.08.2015  16:29

作为一种解决农户存粮难问题的新方案,“粮食银行”实际上在一些地区运营多年。经过不断成熟完善,已经成为一种深受农民、合作社欢迎的粮食经营模式:农民打下新粮,存入合作社或企业提供的粮仓,定期或活期自由选择,并且享有利息。然而,不管是对于农民还是合作社、企业,“粮食银行”的作用还不止“代民储粮”这样简单。

首先,“粮食银行”的仓库和设备条件往往优于一般老百姓自己家的,将粮食统一管理,定期检测,粮食品质有保障,既减少了损耗浪费,在市场上销售也更有竞争力。对农民来说,存粮的目的是卖粮,而且要卖出好价格。“粮食银行”让农户手里的粮食有地方存,农户根据粮价变动规律选择最佳销售时机,这就在市场中赢得了从容和主动;一般“粮食银行”的存储方式都十分灵活,不仅存取自由,还可存可卖可加工,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存转卖”,农民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方式,相比于直接在田间卖掉更合适;合作社和企业的粮库一般都设在镇上,有的还增设多个存取网点,在“粮食银行”存粮比送到市区的大型加工厂距离更近,既方便了农户运粮又节省了时间和运费。

其次,对于合作社和企业一方来说,“粮食银行”代民储粮的形式在为他们广扩粮源的同时,免却了收购环节庞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合作社和企业本身销售渠道广,拿到粮食既可以深加工又可以开展大规模订单贸易,有能力将农民手中粮食的价值最大化。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社与社员之间通过“粮食银行”这个桥梁互助共生,利益共享。

“粮食银行”为农民解决了大难题,那么,作为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合作社和企业如何将这一模式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让老百姓更满意更放心呢?一方面,信誉是“粮食银行”运行的基础。合作社和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及时兑现承诺,与农户共担风险;另一方面,在代民储粮的同时,以农资、技术支持等多元化形式开发更多保值、增值服务,给粮食多一点价值,给农民多一些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