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卖米教授引入国学建设乡村 成立书院免学费

08.05.2014  12:45
国学在河南民间的传承与复苏

  【编者按】

  今年4月,我们机缘巧合接触到一群国学爱好者,不经意间发现中原的国学圈子变得比以前强壮了许多,也从这群人身上感受到国学对人们心性的洗礼和熏陶。

  采访中,他们共同提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去年11月底考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标志意义的山东曲阜带来的巨大影响。习近平点名要看的《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一夜畅销,“国学热”也掀起新高潮。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挥积极作用,应当大力弘扬。国学教育是重要的一环,但是现状令人欣喜,前景却不容乐观。

  何慧丽从美国回来了,从南马庄到罗家村了,从合作社到传承国学了。她说,以前要用规则解决农民组织和生态农业问题,现在则从农民心性的改变来做这些,更为长远更触及根本,是种延伸和深化。

  “弘农”曾是灵宝故称,弘农书院能改变仰韶文化发源地、老子西出函谷关的灵宝农村吗?国学能够拯救农村未来吗?

  □东方今报记者 路治欧 见习记者 肖萌/文图

   乡建实验从老家再出发

  4月12日,雨后初晴,灵宝市焦村镇罗家村村民聚在弘农书院。

  这是弘农书院一周年庆典的日子,农民自编自导了许多节目,村两委全体成员还集体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拥抱。

  这个占地3亩的弘农书院,是免费传授国学、传播生态农业理念的书院,这个曾经的村小学,也是刚刚从美国回来的何慧丽的新乡村建设实验田。

  步入书院,每个人都会对来客微笑鞠躬问好。书院布满圣言哲语,墙上贴着“二十四孝图”,教室则分别以“仁、义、礼、智、信”等来命名,花坛中的音响循环播放着《道德经》。

  何慧丽找到乡建的新路与儿子有关。儿子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母子间有很深隔阂。一个偶然机会,她把他送到传授国学的开封敦复书院学习。一周后,院长把何慧丽等家长请回书院,让他们的孩子当面跪下,给他们磕头、洗脚。何慧丽感动得泪奔,便跟书院负责人王英杰说:“在我们老家也搞一个学堂吧。

  2012年8月,罗家村的砥石峪山谷中传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阵阵诵读声。弘农书院自此开始运作。

  何慧丽说:“从南马庄到罗家村,它们不是割裂的,是有关联性的,我们仍然要解决农民组织和生态农业问题。以前是名义上的、法规上的合作组织,现在农民组织的构建有了新的突破:不谈合作社而谈人心,从农民心性的改变来促进农民组织和生态农业,更为长远。

   遵循乡村伦理改变农村

  29岁的刘巧珍是弘农书院的义工,也是何慧丽的侄媳妇。她六七年前从附近的寨子沟村嫁到罗家村,虽然自己经营理发,近几年仍总是因为家里没钱和老公何盼阳吵架,还把老公撵到北京打工。

  2012年,何慧丽动员侄子回罗家村从事农业,刘巧珍不愿意,于是何慧丽就请他们一家到北京的小毛驴生态园参观。刘巧珍看后大为吃惊,觉得做真正健康的农产品和以前的种地不一个概念。继而,两人在姑姑的安排下到外地参观学习,慢慢融入国学的圈子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