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为中国戏剧人打开眼界

30.12.2014  12:11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好看好玩不应该是戏剧的标准,对戏剧的严肃性应该有所思考”,针对当下戏剧娱乐化商业化潮流,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如是说。

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以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座谈会29日在京举行。

刚刚落幕的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艺术家,从11月1日以来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北京17个剧场,倾情演绎了110场演出,吸引了11万观众的热情参与。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主席特尔佐布罗斯特意发来饱含深情的电子邮件,称“我对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无与伦比的组织能力和展演作品艺术水准之高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激动。

著名导演郭小男表示,在语境不断变化的一个多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戏剧形态发生着根本性改变。2014年北京戏剧奥林匹克活动,使我们重新意识到:三十年前我们热切地希望用西方现当代戏剧观念和戏剧手法改变我们自身戏剧僵化的愿望,依然存在。

他注意到,本次参演的诸多国外团队,其舞台呈现均非常简约空灵。除却减少运输成本的原因,理念的取值也生发出“假定、以少胜多”的自信。比之于中国戏剧不断“现代化”的制作倾向,其遗产性正在流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对自我文化遗产的开发,不沾沾自喜于技艺层面,而是在遗产中重新寻找和创造独属于民族本体的戏剧语言。这正是未来戏剧所需要做的,也是戏剧奥林匹克意义之所在。

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则言简意赅地指出,演员或导演只有不脱离剧场和舞台才是有力量的,其力量堪比古希腊的“大地之子”英雄安泰。他以传奇式戏剧大师留比莫夫为例,在90高龄之后“落叶归根”,大师又返回了度过他戏剧青春年华的瓦赫坦戈夫剧院并排演了《群魔》。“这个演出给予我的最大震撼是,一位95岁高龄的导演竟然排演出了一出如此地洋溢着戏剧激情与艺术想象力的舞台剧。我们终于再次见证了一个真理:不脱离‘大地’的戏剧人会有无穷的力量。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表示,作为一场跨文化融合下的盛宴,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为中国戏剧人打开了眼界,并带来观念的冲击,“国外对戏剧的理解、对演出的呈现、创作手段的丰富多样都让我们惊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各国戏剧火花的碰撞在这里体现得非常充分。从而反观我们中国戏剧应该是怎样的?如何更有魅力?该用怎样的戏来影响观众?”他直言,“好看”“好玩”不应该是戏剧的标准,有思考有分量的戏近年来在舞台上展现得少了。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表示,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的运作采用的是公开招标的方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参与竞标并获得执行授权。这是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兼顾社会效益与市场运作,携手专家、媒体和社会各界,合力打造属于全北京公共文化生活的运作模式。

他指出,今后将更加注重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树品牌,通过搭建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戏剧推介平台、扶持舞台艺术创作、建立剧目排练中心、扶持剧院运营、加大低票价惠民力度等多项措施,推进戏剧艺术和城市生活的更好融合,进一步推动北京作为演艺之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