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泰斗童庆炳去世 500高校使用其所编教材

16.06.2015  10:21

  

2005年,童庆炳教授在办公室拍下的一张照片。童教授留给学生的印象一直是儒雅温和,爱徒如子。学生供图

  新京报讯昨日18时18分,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0岁。据悉,童庆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18日上午九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500所高校使用其所编教材

  童庆炳系文艺学领域泰斗级人物。其在文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等领域均具有开创性研究。“现在大概有500多所高校在使用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青教授介绍。

  学术研究之外,童庆炳坚持文学创作,写下了《生活之帆》、《淡紫色的霞光》、《甜日子 苦日子》等小说和散文。

  1987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担任该班级辅导员,并教授相关课程,莫言、余华、严歌苓、迟子建等知名作家均是他的学生。

  作为莫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童庆炳曾建议莫言结合自身的创作写“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后来莫言将题目改为《超越故乡》,该论文也被童庆炳收藏多年。

   登金山岭长城突发心脏病

  据李春青介绍,童庆炳于13日前往雁栖湖游览,14日从金山岭长城下山时突发心脏病。于当日下午六时许抢救无效去世。

  童庆炳曾经的学生、作家迟子建昨日发布悼念微博:“童庆炳老师给我们授课时,喜欢穿白衬衫。童老师选择晴朗的日子远行,是因为他看见上天白云朵朵,为他备下了最美的白衬衫。这样的白衬衫不惹尘埃,永不褪色。”作家毕淑敏也发布微博:“先生教我写作,教我做人,先生温暖而清醒地看待这世界,从先生身上,感受到强大的人格魅力。

  童庆炳去世后,曾使用《文学理论教材》的网友纷纷上传该教材照片,并点燃蜡烛纪念。

  据悉,童庆炳于1936年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曾担任中文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务。

   逝者

   童庆炳:若倒在讲台 为我福分

  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童庆炳的白衬衫。白衬衫永远洁净如新,必得干洗后才能上身。学生迟子建作文回忆童老师一袭白衬衫在鲁院讲课时的情景:“就像雨后晴空中的白云一样悦人眼目”。

  吴子林感慨,恩师心中,讲课即朝圣,整洁考究的着装是为了加强课堂的仪式感。

  “我一直在诉说我的一个愿望:我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我正在讲课,讲得兴高采烈,讲得神采飞扬,讲得出神入化,而这时候我不行了,我像卡西尔、华罗庚一样倒在讲台旁或学生温暖的怀抱里。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这种福分”,童庆炳曾在《教师的生命投入》一文中,写下这段话。

   严谨治学 爱徒如子

  于闽梅、吴子林是童庆炳的博士生,也是福建同乡。他们回忆,童庆炳性情儒雅温和,爱徒如子。于闽梅说,童老师经常周济北漂的学生,时常请学生吃饭,有时一借就是两三千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童庆炳也曾在课堂上发过火儿。他拍着桌子,大声喝斥没有认真看书的学生“讲的什么东西?胡说八道”。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