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洋马褂” 国产零食变“进口”

02.12.2014  13:42

  眼下,我市有不少店铺专卖进口零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调查发现,其中有些产品原产地竟然是在中国,只是出国转了一圈,回来就成了“进口食品”。对此,铁西工商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只要原产地是在中国,就不能视为是进口食品。

  现象·

  “进口食品”咋产自中国

  日前市民薛女士在一家专门销售进口零食的小店里,给孩子买了一些零食,可是回到家后仔细查看产品的生产地时,竟然发现了一袋饼干的外包装上写着“Product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这怎么能说是英国进口的?商家这不是糊弄人吗?薛女士想要投诉却苦于没有证据,因为当时商家仅仅是口头上称是进口食品。

  针对薛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发现,眼下在我市,销售进口零食的小店遍地开花,销售的食品虽多数产自国外,但也不乏掺入一些假“洋货”。如上述消费者说的,有的会在隐蔽处印有“产自中国”的英文标识,还有的包装上全部是外文,根本无法识别生产地和经销商,真假洋品牌一时难以识别。

  调查·

  国产食品出趟国成“进口”

  业内人士透露,通常这类食品是在中国生产后出口到境外,由境外经销商再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中国。而经过出口再进口后,便摇身变成了“洋货”,这样的食品在价位上比同类国产食品要贵上几元钱。由于食品在出口后,也要加贴外文标识,消费者如果不留意观察一般很难发现。正是基于此,不少商家才将这类食品冒充进口食品进行销售。

  对此,铁西工商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即便食品出口后再进口,也不能视为进口食品,如果商家在销售这类商品以进口食品为卖点,且消费者有充足证据时,可以进行投诉举报。而全是外文标识的产品更容易作假,目前市场上这类产品有不少都是“三无”产品。

  提示·

  买进口食品要细看包装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要想辨别进口食品,应先查看商品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识。其内容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度或地域、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藏指南、制作、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境内的总经销商及其地址等信息。还要检查商品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CIQ”标志。此外,还要查看经销商有无“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证书上还需注明进口食品的生产批号等具体信息。记者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