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遂营:用学者的严谨去探索鲜活的历史

16.10.2014  02:30

 

      场景一 :“它们汇物华天宝、集万千宠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与传承居功至伟;它们饱经沧桑、历久弥新,铸就了或雄浑豪放、或厚重儒雅,或大气包容的个性。这就是我国的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在央视《百家讲坛》现场,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正带领全国观众重温我国古代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场景二 :河大校园的课堂上,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好,一定要多看书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正聆听着他的谆谆教诲。

 

      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二楼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程遂营教授,穿着朴素的他热情地招呼同学们,顿时让人觉得电视荧屏上那个遥远的学者格外平易近人。

      程老师弯下腰给我们递水,鬓角的些许银丝引人瞩目,“早上在民生学院上了四个小时的课,现在嗓子不太舒服,我声音尽量大点吧!”刹那间大家都心疼起这个和蔼温厚的老师。

邂逅古都 思索眼下

      “六大古都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是古代城市之王,古都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了解六大古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古都是活的历史,而非消逝的记忆。从六大古都大量鲜活的历史文化遗存、遗迹和遗址中,人们可以很直接地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回味、去欣赏,去体验、去思考。”程老师说这是他选择六大古都作为讲座主题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在央视自己其实录制了两个主题的节目,但最终“六大古都”被选上并播出来了。

      讲到这六大古都,程遂营淡淡地笑道:“我觉得这都是缘分吧!我在开封生活了二十多年了,在南京读博士呆了三年,在西安和杭州也都住过一段时间,洛阳和北京也是经常去的地方。” 正是因为对古都的深沉情感以及他在这些城市中的生活经历引起了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的思考。

      “六大古都”讲到开封时,程遂营将“水”作为关键词,讲述了开封因汴河之水而兴盛,而这种特性又对城市性格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开封随处可见悠闲漫步的老人,他们如同千百年前悠悠流淌的汴河水,波澜不惊的平静之下蕴含了中原文化的无尽故事。

      “古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流传下来的平台,你看那些遛鸟的老头,散步的老太太,都有一肚子的故事,他们很自豪又很淡定。”在程遂营看来,古都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新兴城市,就是因为其承载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程遂营谈及自己在百家讲坛的授课经验时说道:“我在百家讲坛不是纯粹地讲历史,而是讲综合性的文化。在准备《百家讲坛》节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展现一座城市的全貌。”

        传统文化对古都的影响是对城市性格等全方位的文化渗透,一座城市的兴衰离不开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多方面的综合原因。

      就像人一样,城市是有个性的,六大古都的个性特点也很明显。雄浑壮阔,金戈铁马的西安;庄重雍容,和谐包容的北京;中庸之道,从容淡然的洛阳;交通南北,开阔如风的南京;外柔内刚,坚韧如水的开封;婉约多情,诗意盎然的杭州,这些个性的形成是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长期影响和积淀的结果。所有这些城市至今都在向后人悠悠诉说着中华千年文化的厚重内涵。因厚重而独特的古都让人发觉在传统面前,我们人类身为继承者是如此渺小。

      程遂营说,他讲古都更希望的是人们从古都的兴盛历史中引导现代城市的发展,让古都成为几百座、上千座城市的领头羊,能够在当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

        六大古都是有紧密的内在关联的。从西安到洛阳,从洛阳到开封,从开封到杭州,然后是南京和北京。这几个城市就像在传递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接力棒,每个城市在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把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任交给下一棒。王朝的更迭,都城的兴衰,在这背后更多的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每一座城市都应该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个清明节,程遂营说他带着一家老小沿着古都开封的城墙从早上九点一直走到下午七点,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身边最亲近的人敬畏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了解一座城市的整个面貌。

      “在城墙上走的那刻,我与开封的厚重历史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现有古都的遗产,以理性的方式开发古都资源?我认为开封城墙保留的那么完好,完全可以把它建成为一个环城游憩带,一个环城空中花园,这在全世界将是独一无二的!”程老师跟我们分享着他的创意和想法。

千淘万漉 精益求精

      谈到在《百家讲坛》的出色表现,程老师笑道:“没什么,没什么,你们一定可以比我更优秀啊!”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原来在央视上播出的短短六期节目程老师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每一集8000多字的演讲稿从题材的选择到框架的成型都得改上二十多遍,必须字斟句酌不能有任何错误,并且要考虑到趣味性、故事性、受众层面的接受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争取做到雅俗共赏。讲解稿中还要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温度,每篇稿子都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去琢磨和推敲。

      “在《百家讲坛》讲座跟我平时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的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它的很多东西需要长时间思考以确保没有任何一点纰漏,查资料到凌晨对我来讲是家常便饭。”程老师说道。

      在央视播出的“六大古都”系列节目,程老师说他本来准备每座城市讲5集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央视只要求讲一集。“那时候我觉得这根本没有办法完成,一座古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讲解内容得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在四十分钟内把一座古都分析透彻难度实在太大,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

      程老师说当时他的一个导师笑着对他讲:“一个古都讲一集,你真牛啊!我拭目以待。”

      那时候,程遂营晚上睡不着,总是在想用什么字来概括一座城市,怎样在四十分钟里把一个城市讲解到位。在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琢磨之后,程老师概括出了“金”之西安、“和”之北京、“中”之洛阳、“风”之南京、“水”之开封、“诗”之杭州。”

      在《百家讲坛》上,程老师引经据典,围绕这六个字生动地给全国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古都文化之旅”。“当时在科技馆二楼和历史文化学院文物馆的小房间里我试讲过很多次,还请教了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很多老师来给我指导。”程老师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

      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程老师来说,普通话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语速、发音、包括手势等等细节他都一一改善,力求节目臻于完美。他不仅给学生讲还给家人讲,每一期都要讲上好多遍,经过长期的训练从而达到熟记于心的境界。

      “最后在正式录的时候,在开封和北京之间我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程老师感慨道。

严谨治学,尽心解惑

      对于程遂营来说,在《百家讲坛》的经历也促进了他的教学工作,通过这个平台的锤炼,他受益良多。

      “央视工作人员非常辛苦,节目组的编导经常是凌晨两三点把我的讲稿处理好发给我。” 回忆起那段时光程遂营不禁感慨:“记得在节目播出的前两天,节目组的人给我打电话核实‘水’之开封中的那段不杀士大夫的引文是否准确。”谈到这些,程老师更多的是一种谦逊,殊不知,正是他和所有幕后人员的不懈努力才给全国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我上课有个习惯,不管上两个小时或者四个小时,从来不看讲稿,不管是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必须要不停地关注学生的反响,及时调整讲课的内容。”程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他从教20多年来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其实文化的传播、知识的学习,没有尽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停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脚步,那段时间里他重温了《道德经》《论语》《庄子》等古典名著,闲下来的时候,还做诗词。在《百家讲坛》讲课时随口吟诵的诗词都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一直到现在我感觉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提高,有些知识还是有待延伸的。”

      程遂营曾经还当过两年多的辅导员,他对学生工作也颇为熟悉。“学习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大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和知识的补充,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比如演讲、舞蹈技能的学习,不断阅读充电习惯的养成,这些到了工作之后都是很有益处的。

      程老师十分看重学校的本科教学,“学生选择这所学校可能就是因为仰慕某位教授,一定不要让他们留下遗憾。”程遂营说他和历史文化学院的很多教授一样一直以来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百家讲坛》上的程遂营展示了河南大学厚重、朴实同时又不乏青春与活力的风采,这也正是程老师对河南大学学风和教风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