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移民:白天中牟挤奶 晚上梦回淅川种地

24.09.2014  11:52
习惯了干农活,柴桂花在新家院里也种上了菜

      两个桂花,一个姓柴,一个姓王;两个石井村,一个在淅川,一个在中牟。

  曾经,两个桂花都以为自己要在淅川县石井村度过下半生。因为南水北调,她们一起来到了中牟县石井村,从放牛种地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工人。

  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习惯到习惯,从务农到务工,桂花们已扎根郑州。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文 周甬/图

   离

  这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天

  2010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柴桂花一辈子也忘记不了这一天。

  那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村干部就到家里催促上车。她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时,忍不住回眸看了一眼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顿时感觉一阵心酸。

  随后,和淅川县金河镇石井村482口村民一样,柴桂花坐上了驶往郑州市中牟县的大巴车,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故乡。

  柴桂花刚坐到座位上,听见了摩托车发动机声,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名女子来送亲人。“姐,你要照顾好自己……”女子话没说完,车上另一名女子已泪如泉涌。柴桂花赶紧将头扭过去,用手绢擦拭眼泪。

  刚出村,车开得并不快。孩子们在车厢过道里嬉闹。移民工作人员拿出火腿肠、面包、矿泉水等发放到大家手中,这可乐坏了孩子们,他们剥开火腿肠塞到嘴里,开心地吃着、说着、笑着。

  孩子们知道,这次要去大城市省会郑州了,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以后就要生活在那里了。他们对离开故乡并没有多大的感受。大人们就不同了,沉默着,很少有人说话。

   不但母亲哭了,父亲也哭了

  同坐这辆大巴的,还有一个叫“桂花”的女人,姓王。

  “桂花,快看,你县城的二爹(二叔)送你呢。”王桂花赶忙扭头向车窗外看,但大街上人山人海,二爹在哪里,他还好吗?几分钟后,车已缓缓向前行驶了,任凭她找遍人群,仍然没有看见二爹的影子。

  其实,得知将要移民郑州的消息时,60多岁的二爹到王桂花家看望过。随后,王桂花一家也去县城看望了二爹。王桂花没想到,二爹拖着年迈的身体在他们出发时又来送行了。

  王桂花婆家和娘家父母是一个村的,由于父母年迈,她常在娘家居住。虽是一个村的,但父母家因为地势较高,没有移民到郑州。

  以前,王桂花去广州、深圳短暂打工时,思念她的妈妈不时会偷哭。这次,女儿要移民郑州,以后就在几百公里外定居了,不但母亲哭,父亲也哭了。

   离家前十几个晚上都没睡着过

  和王桂花一样,柴桂花也早早地就到所有的亲戚家去告了别。同时,她没有忘记给故去的父母告别。

  和河南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烧纸、放鞭炮是石井村祭奠逝去祖先的习俗。那几天,天天有人放鞭炮,特别是动身前一天,放鞭炮的最多。

  第二天就要出发了,8月16日晚,有人掂来白酒,有人拿来花生米,几个人坐在一起喝酒。当地有个习俗,就是大年三十“熬百岁”,那天晚上,很多人通宿达旦熬夜,和过年一样在“熬百岁”。“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离开老家前,十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过。”柴桂花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