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大健康产业下一热点

02.02.2015  10:38

  导读:当人们还在讨论新兴的信息技术如何与制造业结合迈向工业4.0时代时,大健康产业已经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打得火热。

  1月26日的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科技交流暨项目路演大会上,除了3个中科院的高端生物医药路演项目令与会者大开眼界,来自专业投资机构、智慧医疗前沿开发者的现场论道更颠覆了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认知。其中,移动医疗更被视作“已经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据28日发布的《2014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30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到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25亿元。

  随着传统医疗器械企业的加速转型、BAT等互联网巨头的跑马圈地、投资机构的快速抢滩,在大健康产业内部,一场对数据资源和移动消费端的抢夺硝烟渐浓。

  拥抱大数据让产业更“健康”

  在著名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作者舍恩伯格描述了谷歌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搜索记录,比机构提前一两周预测到流感暴发的生动案例,让世人见识到大数据的魔力。

  “事实上,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医疗界呈现出智慧转型加速的趋势。”IBM中国区医疗与生命科学总经理刘洪直言,大数据技术为传统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他认为,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与大数据结合紧密是多方需求着力的结果。“我们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不合理,一方面,有病都跑大医院找专家的模式仍未有太大突破,但事实上基层医疗涌动着极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医疗消费的支出结构偏向于患病期间,但院前治未病和院后的健康监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就催生了对健康产业资源重新配置的需求。”

  此外,患者的个性化、差异化、持续化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比如说,患者在某个医疗机构中做了一次体检,以前可能事后拿一份报告即可,现在则希望能对体检发现的问题给予日常健康习惯的指引。通过积累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能会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有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参与后,通过数据互联就能将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连接起来,既可以节省资源的投入,也能让基层的医务人员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以提高其业务素养,从而实现医疗改革强基层的目标。”刘洪表示。而在他看来,数据技术的医疗应用更大的意义在于将医生从大医院中解放出来,为医疗体系的变革提供要素支撑。

  “如果所有病人都往大医院跑,那健康产业的发展就很难真正健康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让医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探索多点执业的可能。比如可以建立一个网上健康服务的门诊,可以将大医院的医生资源整合过来,既有利于增加医生的收入,又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移动医疗消费端群雄逐鹿

  与刘洪偏重于对健康产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研究不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陆勤超,则更关注产品层面的移动医疗的商业前景。

  “移动医疗产业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在国外已经有很明确的法规和监管要求。”陆勤超介绍,2013年美国就已经正式公告移动医疗应用指导的最终版本—MobileMedicalApplicationFinalGuide,明确将移动医疗产品划分3种类别。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移动医疗产品已达30多个。

  此外,移动医疗在国际上逐渐形成为医院/医生提供信息化服务、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信息化诊所运营商、客户关系服务、可穿戴设备生产商、慢性病管理、大数据服务等7大商业模式。

  返观国内,尽管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发展势头异常迅猛。28日发布的《2014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30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到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25亿元。

  来自资本界的反应则更为亢奋。腾讯收购丁香园、挂号网,在广州已经上线了城市服务的微信公众平台,患者可在移动端实现挂号、支付、预约等全流程的医疗应用;百度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推出“北京健康云”,与百度云形成无缝对接;阿里推出“未来医院”计划,通过支付宝整合线下药店资源,并在部分医院支持在线挂号预约和医保实时结算。互联网三大巨头争相竞逐移动医疗这块庞大的“蛋糕”。

  而作为国内风投的佼佼者,原来偏重TMT领域的红杉资本,近年来也逐步加大了对医疗健康板块的投资布局。“从资金量来看,目前在该领域的投资比重已超过1/4,其中移动医疗大概投了10多个项目。”陆勤超透露。

  不过她坦言,目前国内移动医疗的发展还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主要用于简单的数据检测和记录。“主要是体制的限制,因为移动监测设备需要医生获取数据后来实现,但目前医院数据系统是封闭的,第三方很难进入获取得到,现在各方也在努力尝试将医院数据与病人临床数据打通。”

  聚焦

  进军智慧医疗,佛山新城如何做?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在大健康产业拥抱互联网这股浪潮之下,作为佛山制造转型升级前沿阵地的佛山新城,又该如何作为?

  “佛山在我的印象中是偏向传统制造产业为主,但在医用五金行业等某些领域存在独特优势,与生物医药行业相结合存在很多想象空间。”陆勤超认为,相比北京、上海的企业,佛山乃至广东的企业都存在相对低调的问题,此次参加中德工业服务区科技交流暨项目路演大会,是希望能增强对佛山企业更多的了解,寻求进一步资本合作的可能。

  刘洪认为,佛山新城要向大健康产业发力,需要加大引进数据的分析处理项目。“现在国内的生物医药园区很多,但大多忽视了对数据分析项目的关注。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提法:数据是制造业的自然资源,这意味着数据的分析处理将对中国产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应该是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IBM也希望能够在标准化、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等领域与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区加强合作。”

  而陆勤超认为,佛山企业家首要的是积极走出去,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比方说可以通过政府举办一些大型论坛,邀请外面的人进来参观本地企业,或组织一些佛山的企业参加外面的投融资论坛。“今后我们希望与佛山新城建立起更紧密的业务联系,我们可能会推介我们所投资的公司过来这边,只有在不断合作接触的过程中,才能爆发出产业创新的机遇。”她还建议,从政府层面,可以考虑成立一些引导基金或孵化器,通过孵化器引导基金与外面的资本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