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研人员赴许昌调研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10.06.2014  21:07
实地调研
    为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河南省文化产业园区健康发展,2014年6月4日至6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省社科院基地)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许昌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三国文化产业园区、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和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
  
  调研组由我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省社科院基地)副主任卫绍生研究员任组长,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兰花博士、我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研究员任副组长,调研组成员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处长关中梅,我院中原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杨波、郭艳、郭海荣、靳瑞霞,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石振平等。许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改办、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魏都区委、鄢陵县委宣传部及相关局委、禹州市委宣传部及神垕镇相关负责同志、河南百瑞置业有限公司等,对此次调研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许昌市文产办主任付朝中、副主任段银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主任黄建林全程陪同调研。
  
  此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就许昌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发展现状、发展瓶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以及园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总体来说,许昌几大文化产业园区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园区定位准确。如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区,定位为集散落的三国文化元素为大气豪迈的文化集成,以国学娱乐化概念打造中国版的“迪士尼”,以创新观念营造中国的诚信之都,使之成为全球三国文化爱好者的朝拜地和明天的世界遗产;鄢陵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突出花木优势,大力推动生态文化游和休闲度假游;禹州市依托当地资源,积极打造“钧瓷古镇文化游、历史文化古迹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中医药文化游”四大旅游品牌,推动禹州钧瓷官窑址博物馆和神垕古镇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园区规划合理。如三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团队是由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行业甲级资质的北京中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由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由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进行建设。鄢陵县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先后聘请国家及省科学院、省社科院、河南农大等单位的资深专家对全县旅游资源开发、线路组合、宣传定位、发展步骤等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确定了依托当地的花卉生态、农业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等,打造以休闲生态农业度假和养老为主体,以农产品采摘、餐饮住宿、温泉养生、水上娱乐、会议培训、医疗保健与疗养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度假胜地。三是园区发展得到政策支持。如目前第一期已开工的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相继被列为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河南省2014年A类重点项目、国家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鄢陵的引水调蓄湖是河南省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对进一步改善鄢陵生态文化产业园的生态环境,对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禹州市积极整合各种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创意研发、技术革新和市场开发,使钧瓷产业步入宋代以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四是注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如禹州市神垕镇既重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又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每年委托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河南大学等机构培养高端人才,又与本地高校联合办学,设置陶瓷专业,培养技术人才;既有政府组织的集中培训,又有企业自己组织的分散培训。这种政府引导下的差异化发展,既避免了无序低端的恶性竞争,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层次需求。
  
  调研组在深入文化产业园区调研过程中,与文化产业园区的负责同志、一线员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并就文化园区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发展前景、市场推介、提升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调研采取省级科研单位与地方高校及地方职能部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调研和研讨,不仅增加了对相关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制约瓶颈及提升路径等的感性认识,就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且增进了交流,加强了互动,扩大了影响,密切了联系,并对调研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原文化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