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生态建设 守护渠首千秋伟业

19.12.2014  13:59

      开栏的话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无论是深化水质保护,还是造福人民,林业都能发挥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和重要水源地,是水源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敏感的区域,肩负着保障水质永续安全的重大使命。中国林科院作为中国林业科研的最高殿堂,承担着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研究任务,肩负着为社会和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支撑与服务的使命。

  2014年6月,中国林科院与河南省南阳市政府签订了《渠首水源地林业科技服务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淅川县启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合作项目,为渠首生态建设提供全方位林业科技支撑,为水源地保护提供示范。

  为了宣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弘扬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本报特别策划《立足地方需求  服务南水北调》栏目,跟踪报道项目进展,展示中国林科院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建设提供的林业科技支撑成果。

  如果说南水北调工程是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工程,那么,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渠首生态环境、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而科技则是这一千秋伟业的强力支撑。

  目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正在全面推进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正是科技支撑的重要举措。项目由中国林科院院省科技合作办公室牵头,由院资源所、林业所、荒漠化所、森环森保所等单位的林业专家共同承担,项目的全面推进不仅探索出一条科技人员接地气、支撑和服务生产实践的有效途径,而且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生态环境保护、移民生计和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探索——

  林业科技走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首

  林业科技走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2011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2012年又明确提出,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南阳渠首环境保护中心。南阳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也正是这种战略重要性,吸引了中国林科院的专家。

  今年5月,中国林科院院省科技合作办公室联合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主任纪平、研究员易浩若等人,到淅川县开展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林业科技服务的专题调研。 

  随后,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卢琦、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主任纪平、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主任郑勇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管理中心主任王兵和院省科技合作办公室主任张艺华等研究人员,又先后两次走进淅川调研。

  在调研中,专家们深深地被淅川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为了南水北调工程,淅川大批民众撤离家园,大量肥沃的农田被水淹没。撤迁的移民虽然痛惜他们的家园,却有着顾全大局的胸怀,毅然离开了祖祖辈辈生存的热土……“作为林业科研人员,必须义无反顾地为淅川人民做点什么,为保护水源地作出贡献。”  ——每位到过淅川考察的林业专家,都深深感到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6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林科院与南阳市开始了守护中线渠首的院地全面科技合作。

  战略——

  林业科技在渠首淅川战略布局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是林业科技支撑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为本项目提供专项配套经费。南阳市、淅川县两级政府不仅配备了对接人员,还进行了经费配套。项目总经费为281万元。

  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项目针对渠首生态环境保护、移民生计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进行了全方位科学布局,以分组形式联合开展工作,共分为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组(资源所)、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组(林业所)、石漠化治理组(荒漠化所)、生态站建设组(森环森保所)、项目培训及协调组(院省办)和项目建设组(南阳市/淅川县林业局)6个工作组,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联合共建等形式,为库区提供遥感专题数据集、新优品种选育和繁育基地、示范区石漠化治理、石漠化监测点、现有公益林监测站改造、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林业科技服务。

  叶智说,项目完成后,将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构架起完善的科技支撑网络,让当地能够实现科技支撑的“自我造血”。

  守护——

  确保中线渠首青山绿水千秋伟业

  项目启动刚刚半年,各大科技领域就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要归功于林业专家的全力投入。虽然参与项目的专家们各自都有繁重的科研任务,但他们千方百计投入这项工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早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唐守正就牵头,率领资源所的专家们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市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林业建设规划(2013-2020)》。

  叶智说,目前,项目五大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库区遥感专题数据集编制已完成“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生态建设基础数据集(建议版)”和“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集(V.1)”。新优品种选育和繁育基地建设完成了渠首地区重点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考察筛选工作;在前期考察筛选工作基础上,围绕淅川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种质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淅川及其周边地区上述树种的分布、规模、利用潜力以及淅川县6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的外业调查。示范区石漠化治理、石漠化监测点建设完成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和测流堰建设选址工作,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和“水库集水区小流域径流泥沙监测设计方案”的制定工作。生态站建设完成了生态站建设选址工作,基本完成森林生态和环境梯度通量塔基础设施建设及安装工作,完成《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森林生态监测站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初稿。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组、项目培训及协调组还联合在淅川县举办了“林木种质资源发掘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培训班”,80多名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这样的培训对于基层林业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培训给我们带来了实用技术和前沿信息,为渠首区域的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解决了技术问题。”当地技术人员说,“非常希望专家们能多到渠首,为我们举办类似的培训。

  项目培训及协调组还在中文核心期刊《林业资源管理》发表以本项目为典型材料和第一标注的学术论文——《创新院地合作模式的探讨——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技术服务为例》。

  叶智说:“目前,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正在逐渐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