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惠民,开启致富新征程
中国绿色时报9月15日讯 攻克核桃扦插繁殖的世界性难题、选育一批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构建科技服务平台、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拼搏攻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区发展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如何实施精准扶贫、富民惠民,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如何将林木良种选育、高效培育以及林产品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如何将全民的“小康梦”写在广袤大地上?
科学要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才是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桥梁,畅通这条途径才能产生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攻克难关,生发金山银山更大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如何才能使“金山银山”生发更大的价值呢?
科技创新,并将成果释放山林!近年来,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前沿学科问题,不断攻克经济林高效培育、林下经济高效利用、林特资源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并将成果广泛应用于山间林地,带动林农在增收致富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核桃被誉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我国陆续攻克核桃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成本高、培育壮苗周期长的技术难题,并突破了良种无性繁殖技术,实现了当年核桃砧木播种、当年嫁接和当年成苗,成活率超过95%,建立示范园207.7万公顷,累计新增产值3410亿元,新增纯收益2676.6亿元。
被称为“东方橄榄树”的油茶是我国南方山区群众传统的经济来源。通过全产业链科技攻关,成功育成无性系高产良种60个,油茶无性系配置栽植、水肥管理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油茶栽培管理的精准化与标准化,研制形成茶油基保健、化妆、医用等系列产品,大幅提升了油茶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在我国油茶产区14省份推广应用,新增造林面积约100万公顷,油茶产业年产值已从2008年的11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20亿元。
杜仲培育与利用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利器。杜仲橡胶新材料是破解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经过不断创新栽培模式,攻克其综合利用技术等难关,先后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开展了示范种植,盛产期亩收入可超过6000元,是传统栽培模式的6倍,并首创了杜仲系列饮料,研发出杜仲油精炼、亚麻酸油抗氧化及杜仲亚麻酸软胶囊等生产技术。
铁皮石斛是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增收源。经过一系列科研攻关,完成了其从种植到高产再到优质的3次跨越,开发出5种栽培模式,并研发出了冲剂、胶囊、饮料等5类保健产品和系列化妆品,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通过近3年的推广应用,共组培铁皮石斛种苗6.4亿株,建立基地9600亩,新增产值32亿元。
从良种选育到加工利用,涉及核桃、油茶、银杏、杜仲、铁皮石斛、紫胶虫、白蜡虫等林业资源的一系列科技突破,打造了兴林富民的新通道。
巧用“杠杆”,撬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主体多为独立或零散的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和知识水平均有别于专业化的工业生产和产业工人。因此,林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便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拓展科技示范推广的新空间,进一步提升支撑和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能力,就必须提升现有的推广平台和载体的功能。国家林业局经过多年探索,现已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推广体系,使林业科技成果在广袤大地生根发芽。
强化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能力建设。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编制了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全国共建立省、地(市)、县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2638个,其中省级30个、地(市)级353个、县级2255个。5年来,累计完成林业科技推广站建设中央补助资金8968万元,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2万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万份,培训林农近3000万人次。
确保中央林业科技推广资金项目有效实施。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明确了对省级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和对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依据。各省(区、市)为有效推进项目组织和实施,均出台了相应的办法细则,对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的支持对象、申报程序、审批要求、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一整套管理程序。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200余项,建立科技示范林1854处,建立各类示范林超过3000万亩,推广林木优良品种超过500个,通过这些“杠杆”的撬动,各地形成了示范带动、一县一品和企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
整合汇编并推介最佳实用技术。为实现科技成果和需求者的有效对接,国家林业局专门向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中央科研教学单位征集成果并汇集成册,分门别类地对适用省份、关键技术、成果联系人等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召开专门会议向各省发放和大力推荐。吉林森工、龙江森工等单位就林区剩余物利用与东北林业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使林区大量采伐、加工剩余物变废为宝,既带动了林区群众增收致富,还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崛起。
创新机制,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在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的路上,还有一批被老百姓称为“及时雨”的人,他们就是全国各地选派的林业科技特派员。
林业科技特派员的行动不同于以往的“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户”,他们通过“因地制宜、双向选择”的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入户帮扶、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专家等技术服务,把为农民脱困解难转成示范带动。同时,他们还为林农带去了需要的项目、资金、市场信息以及现代的管理理念,将这些直接植入传统的林业生产环节,指导农民注重林产品品质、品牌和标准,使产供销实现了集成运作和系统运转。
在浙江省竹子、香榧主产区,林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在湖南等油茶主产区,由林业科技特派员领办油茶产业协会或乡、村油茶经济合作组织,带领当地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在广东省,省林业厅组织特派员编印了《乡土阔叶树种栽培实用技术》等科技手册,囊括了林农急需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就是林业科技特派员的杰出代表。他扎根太行山区30余年,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多年来,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使许多果农都成为“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达到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有百余个。
目前,全国有超过1.3万名林业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基层一线,推广新技术1000多项,培训林业乡土专家、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超过60万人次,帮扶科技示范户超过3万户,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辐射的“土专家”“田秀才”正在脱颖而出,为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当前,全国都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林业科技成果的创新、推广和应用,实现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目的,促进了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整体升级,谱写了全面实现小康梦的又一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