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脉动】IUCN红色名录最近更新 12种珍稀动物不幸入选
中国绿色时报9月14日讯 每天,地球上的某些物种都在濒临灭绝。对于每一种走向灭绝的物种来说,栖息地面积的萎缩、被猎杀、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是主要的致命因素。而有些物种正挣扎在灭绝的边缘,所有这些物种都被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中。2016年7月,IUCN红色名录更新,以下12个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1.阿穆尔豹
阿穆尔豹长着浓厚的黄色或铁锈橙色毛发,有的重达55公斤,可以跳到约5.8米高,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今天,人们只能在俄罗斯东北部的阿穆尔河盆地找到它们。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统计,目前野生阿穆尔豹只有60只左右。它们面临无数的生存威胁,如人类的经济活动、猎杀和气候变化等。
2.婆罗洲猩猩
婆罗洲猩猩只生活在婆罗洲岛上,和它的堂兄苏门答腊岛猩猩相比,它的面颊更宽大,胡须更短。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们的数量已经下降了60%。据美国科学家观察,到2025年,它们的数量还将再下降22%。它们所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狩猎。此外,雌性婆罗洲猩猩每隔6年或8年才生育一次,导致人们采取保护手段的可能性很低。
3.鼠兔
伊犁鼠兔生活在中国西北部新疆伊犁地区,身长15厘米到20厘米,居住在赤裸的岩石斜坡缝里,以食用高海拔地带的草类为生。如今,鼠兔的数量已下降到不足1000只。鼠兔在1983年被初次发现后数量已下降了70%。这是因为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它们退到山顶生存。
4.巨獭
巨獭是一种水栖食肉哺乳类,居住在南美秘鲁与巴西交界处的亚马孙流域。巨獭是捕鱼高手,能像狼群和狮群一般互相协作驱赶鱼群进行围捕。猎杀已导致巨獭数量锐减,如今猎杀受到禁止,居住地退化、鱼类数量下降等成为巨獭面临的主要威胁。
5.黑足雪貂
黑足雪貂是北美本土的雪貂。目前,黑足雪貂的生存空间已不足原来的2%。20世纪80年代,为彻底消灭草原犬鼠,美国和加拿大牧场主们投放了大量毒饵,其结果是草原犬鼠的确遭到大量杀灭,但以草原犬鼠为主要食物的黑足雪貂数量也紧跟着锐减,到1985年时,全球仅剩下31只。此外,疾病尤其是瘟疫也是它们的天敌。据报告,黑足雪貂在加拿大境内早已灭绝。这种美丽可爱的小动物曾两次被认为已经灭绝。
6.达尔文狐狸
达尔文狐狸是智利特有的地方物种。它们主要食用小型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虫、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果实。喜欢在凌晨和黄昏活动。人们只能在智利的两个地方看到它们。这种动物被称为“伞形结构物种”,因为对它们和它们暂时栖息地的保护,可以帮助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
7.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是现存体型最小的一种犀牛,也是现存最原始的犀牛,保留了许多祖先的特征。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苏门答腊犀牛已成为极度濒危动物,全球仅存220头-275头,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缅甸境内可能有分布。苏门答腊犀牛和爪哇犀牛并列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犀牛种,所受到的最大生存威胁是被人们猎杀以获取犀牛角。目前尚未有苏门答腊犀牛数量稳定的消息,仅仅有2只母犀牛在过去15年内生育过。
8.白背秃鹫
作为3种濒危秃鹫之一,白背秃鹫正面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为印度次大陆“灾难性衰退”的威胁。99%以上的白背秃鹫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已经消亡,是有史以来消亡速度最快的鸟类。白背秃鹫对自然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如清理腐尸等。有时它们会因为吞食了吃过有毒兽药的家畜尸体而大量死亡。
9.穿山甲
穿山甲只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森林和草地里,喜欢独居和夜间活动,受惊时会蜷曲身体成一个圆球。由于它们是世界上遭遇偷猎走私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因此它们的数量已急剧下降。
10.中南大羚
中南大羚又称为武广牛、亚洲麒麟,为偶蹄目牛科中南大羚属下的单型种,1992年在越南安南山脉首次被发现。它的发现当时被认为是20世纪最惊人的动物物种发现之一。中南大羚分布于东南亚的老挝和越南,栖息于海拔200米-1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生性温和,独居性,喜欢吃无花果树和灌木的叶子,有季节性繁殖的现象。中南大羚十分稀有,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介绍,科学家只在野外见过它们4次。
11.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是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在1958年被人类首次发现,现在的数量估计只有约60头。
12.秘鲁黑蜘蛛猴
秘鲁黑蜘蛛猴属阔鼻猴类,分布于南美洲巴西的中部、东北部以及玻利维亚、圭亚那等地的热带森林中,为昼行性动物,以树叶、水果和坚果等各种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昆虫和蠕虫等,性情怯懦,害怕寒冷。在过去45年中,它们的数量已经减少了50%。它们承受着战争、猎杀和栖息地被毁坏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