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粮还是能多赚钱
这天,走进该县关凤乡,见到种粮大户黄永锡,当地人都知道他一个人种了一万亩水稻。只见他踌躇满志地在田野里走着,守着大片长势良好的优质水稻,期待着一个多星期后的收获。
黄永锡说,我的路子就是种植有机优质水稻,打造品牌,实现名牌效应,通过产业链的完整来赚钱。
产量虽低,但效益更加可观
有机种植让稻农更有赚头
烈日当头,阡陌交错,在稻田里和黄永锡一边转悠一边聊。
为什么选择种植有机水稻,而不是以前的常规水稻呢?黄永锡说,现在食品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有机水稻让消费者更放心。
据黄永锡介绍,有机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作物生长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由于使用有机肥的用量是普通肥料的2倍左右,种植有机水稻的成本较高,而且产量较低,但效益仍然可观。黄永锡算了一笔账:常规水稻亩产约450公斤,企业按每公斤3.26元回收干谷,每亩的产值约1467元;有机水稻亩产约300公斤,企业按每公斤8元回收,每亩产值约2400元,比常规水稻高出近1000元。6年前黄永锡把销售白酒赚得的钱全部投进来,在古楼镇租了400亩水田,搞规模种植,随后创建了航粒香米业公司。
“我们种植的是由航粒香公司统一标准的优质稻,生长期比普通稻长10天左右。”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苏桂吉今年57岁,是农业生产的一把好手,他租种的466亩水田于今年7月通过有机转换认证,全部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今年这些水稻纯收入能在10万元左右。”苏桂吉声音洪亮地说。
记者考察发现,西充属丘陵地带,柏树林环绕,生态良好,没有污染,很适合有机水稻的生长。
没有机械化,就没有规模化
铁牛代替耕牛效率更高
在航粒香公司的农机仓库里,育秧机、耕整机、插秧机等农用机具一应俱全,“平时,这些铁牛就乖乖地呆在这里,不用喂水喂草,该出力的时候把它们开出来就行。”管理员朱嘉映是个幽默的人,此时他正在检修即将派上用场的收割机。
“没有机械化,就没有规模化,说我一人种了一万亩水稻,靠的就是这些铁家伙。” 黄永锡说。
“这是耕整机,一天可平整30亩田,抵得上10头耕牛;这是四行式插秧机,一天可栽种水稻15亩,这是六行乘坐式插秧机,每天可插秧40至50亩,比人工效率高出十多倍……”朱嘉映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仓库中的“宝贝”。他告诉记者,购买农机国家可补贴60%,航粒香公司共投资1170万元,购置了包括育秧机、耕整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六大类共127台套农机具,大米从育秧、插播到收割、烘干、精加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人工收割,每亩成本高达200元,农忙季节还很难请到工人,一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20亩水稻,每亩成本仅50元,效率高了,人力成本也节约了。”
再过10天,万亩核心区承包种植大户康琴的500多亩水稻就要丰收了。稻子丰收前,一般农户都会准备晾晒的工具和储存的仓库,但康琴只是悠闲地在田里散步。“公司会派收割机帮我们收割,调车运去烘干、储存,我只需要等稻谷烘干了过秤领钱就行。有公司的农机做后盾,每个环节都能节约开支,节约出来的都是纯利。”
村民有了就近就业机会
现代化规模种植带动农民增收
“何支书,过几天要收水稻了,需要人手就叫一声。”关凤乡大玉皇宫村村支书何存志正在田间查看稻谷长势,已有几位路过的村民打招呼要求安排工作。从2012年以来,他每年都租四五百亩稻田规模种植优质水稻,同时带动全村40余位村民就近就业。农村留守老人居多,被聘请的农民,60岁以上的占到80%。
“现在农民都积极要求参加劳动。”何存志说,令他深有感触的是以前村里安排人干活,意见不统一,难调动,现在大家都争着到田里打工,“我这个支书比以前好当了。”因为村民把土地流转出来租给企业,每亩能获得675元的土地流转金和140元左右的粮食直补,他们又来给企业或种粮大户打工,挣两份钱。
据何存志介绍,一个来打工的普通农民,做得好的,每一季水稻可挣到1.2万元的工资,而在工作强度上,远远比传统种田轻松许多,不用肩挑背扛,大部分的操作由机械完成,人力去做的只是田间管理、人工除草、装卸车等工作。
66岁的王淑贞是一位空巢老人,她老伴去世多年,子女又都在外务工,老人以前自己种粮,三亩田年产值仅4000元左右,遇旱遇涝还会减产甚至绝收。如今,仅靠这一季水稻打工3个月,她的工资收入就有7000多元,加上三亩田的土地流转金和粮食直补,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