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越来越“省事儿”

17.06.2015  12:59


      6月16日,濮阳县海通乡前康村农民利用插秧机正在田间进行插秧。该县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大型水稻插秧机60余台,插秧20000多亩,机插率达30%以上。 高林 毕海滨 摄


      6月14日,农民正在开封市北郊粮食储备库内卖粮。随着小麦收割的结束,当地农民开始卖粮。 李俊生 摄


      6月15日,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万古镇杜庄村播种玉米。眼下,当地农民抢墒进行秋种,确保秋粮丰收。毕兴世 摄

      麦收时节,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题为《小时候家里收麦子的场景,我看哭了》的文章刷了屏。文中提到的割麦、整场、打麦、扬麦、晾晒、垛麦秸等场景,在如今的农村,已经十分少见。记者在各地采访,听到的更多声音是:“现在种地越来越省事了。”

        “我家种了8亩地。搁在以前,小麦收割,玉米播种、浇水、打药,得忙上一个多月时间。今年提前联系好了农机,只用了一天就全部搞定。你说是不是省事、省力又省时?”6月12日,延津县司寨乡范庄村村民王学富对记者“现身说法”。他家的麦子早已收割完毕,其中2亩多的高产攻关示范田亩产达747.1公斤,位列新乡市单产第一。

        种地更省事,也更高产。采访中,不少农民和王学富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慨。

        选种省事。许昌县陈曹乡后孙汪村有个“小麦秀场”,58个小麦品种在这里摆开擂台,农民可以亲眼看看到底哪个品种长得好、产量高。项目参与企业、许昌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员周炳臣说,每到小麦生长的关键期,都会有许多农民前来观看、咨询,为来年选择适合的种植品种。这样的“大田秀场”已经在我省遍地开花,农民们再不用为选择什么品种而费心。

        管理省事。“前脚用收割机收完小麦,趁着土地墒情好,后脚找来玉米播种机抢时播种。”唐河县农业局局长李万忠说,这两年,农民种玉米大都使用种肥同播技术,一次性将种子和缓控释肥一起施下去。农业技术集成,让过去半天的活现在不到半小时就干完了。有农民说,“现在三夏都变成‘两夏’了。”

        技术集成的落实,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努力。王学富说,县里农业局专家专门研究出了科技“套餐”,“啥时候打药,啥时候浇水,都有提醒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延津县12个乡镇都有农技推广区域站,就建在田间地头,直接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技术咨询等服务,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破解。

        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是种地省事的“好帮手”。加入农业合作社,或把土地流转、托管给合作社,成了不少农民的选择。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彭良成告诉记者,他们统一为农民提供种子和农资,还有整地、播种、植保、收割等各类服务,农民不但省了事,每亩地每年还能节约成本百余元。

        卖粮省事。除了把粮食卖到粮库,还有不少农民选择把粮食存到“粮食银行”,等待后市价格上涨时再行出手。除此之外,订单农业也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卖粮问题。正阳县真阳镇李通村种粮大户黄磊种了3800亩订单小麦,由驻研种业直接回收,不但卖粮不愁,每斤价格比普通小麦还多收入0.2元左右。

        科技进步和社会化服务共同发力,农业朝着“省事又高效”的方向快速前进。当然,农民们也还有一些发展中的小烦恼。

        “如今农机越来越多,农机的维护和修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一些大型的校正、修理工具价格不低,这些能不能也纳入农机补贴范围?”汝州市惠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国河说。

        “种地规模越大,风险也越大,农业保险赔付的额度能不能提高一些,保费提高一点我们也愿意。”延津县益农种业总经理陈学中说。

        “啥时候也能有个职业经理人给俺操操盘,帮着做大做强家业,让俺不光能吃上白面馒头,也能感受一下啥是‘绿富美’的现代农业!”修武县五里源乡磨台营村种粮大户夏三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