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绿涌秀沙澧——漯河市林业生态和园林绿化建设巡礼
19.01.2015 11:03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从农村到城市,从沙澧河畔到乡村田园,林业生态写就绿色篇章,叙说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梦想,点亮无限生机与希望;林业发展带来的绿色气息,给青春漯河增添无限活力,打开了一片发展的屏障。 这是漯河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清单: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35%,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92%、40.14%和13平方米,“一城绿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的城市森林景观已经初步形成,“绿色”已成为食品名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是中原大地一座小城的绿色报告:当公众将更多目光投向一个城市的绿化、发展面貌的时候,漯河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打造宜居家园上向公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截至目前,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道路绿地达标率达80%以上、林荫路推广率达72%,漯河市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出门见绿、四季见花、路路有景,森林环抱城市,城市建在森林……林业生态建设已成为漯河市发展软实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更多人关注漯河、了解漯河、走进漯河、宣传漯河。 本地人、外地人,投资商人、职业画家、普通居民,在大家的眼里,漯河既是投资兴业、创业发展的乐土,也是游览休闲、心灵栖息的地方:“林茂花艳,满目苍翠,如诗如画,漯河绿色景致美不胜收,在这里投资发展是一种享受!”“农田林网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漯河的绿色铺满大地,这里俨然是一个绿色氧吧,在这里生活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漯河做足了绿文章和水文章,空气清新、沁人心脾,绿树掩映、鸟啼蝉鸣,是中原地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启发了我们更多的创作源泉和智慧动力!”沙澧河水潺潺东流,延绵着历史传承的血脉和城市发展的灵魂;城乡林网广泛覆盖,抒写着漯河人建设林业生态孜孜不倦的追求;林下经济红红火火,代表着生态宜居名城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在新征程上为漯河林业生态建设再添亮色和新姿彩的信心、决心。
(一)
绿色产生美丽,带来生机和温暖。一座城市的绿色有多少,决定着这座城市给人何种印象,影响着投资发展环境和城市的宜居幸福指数。 “怎样给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更多的生机,让城市景致更迷人,让城市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如何建设和升级农村林网,让乡亲们记得住乡音、乡情、乡愁,让更多村庄成为绿色满园的‘美丽村庄’,是摆在每一个林业人面前的现实课题!”在漯河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孟欣看来,致力于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和生态宜居名城的漯河,建设生态林业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促进城乡生态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如何建设、提升,怎样彰显漯河的城市发展特色?近年来,面对全市林业生态建设亟待提升的重任,漯河市林业园林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索了很多。
学习考察,梳理意见,专家求证———责任在肩行沙澧,站位全局谋发展,一个适合漯河市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提升的思路愈加明晰:那就是沿袭漯河历史文明传承,按照“突出滨河城市特色、培育绿色文化景观、统筹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城乡绿化工程建设,通过久久为功和持之不断地努力,真正让漯河的林业生态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成为亮点!综合城乡而言,就是要实现农田林网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这“四化”。 统筹推进起来,就是要结合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城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等工程建设,动员各方力量植绿、护绿、添新绿。 实现最终目标,就是要扎实有效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迅速扩大造林绿化规模,不断增加全市森林资源,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干快上,养绿建绿,打造和建设新的绿色风景线———近年来,无论是在城市开展园林绿化建设,还是在农村建设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网,都突出一个漯河创造、漯河品位、漯河特色,真正使城市与农村绿化建设互为补充、环环相扣、各具特色,真正让漯河的造林绿化成为样板和“漯河模式”。 看城市周围,“森林围城”工程让城市“门面”更绿、更亮。为此,对城市入市口进行了绿化提升,采用小苗密植的规划设计方式,由高至低、由远至近,绿化栽植了黑松、大叶女贞、广玉兰、枇杷、石楠等一批景观树和红花继木、月季等花灌木,并持续改造提升。如今,入市口绿化带内绿树掩映、林草相依、生机盎然,以点带面展示了漯河市的绿化水平和城市亮丽的景色。同时,在京广铁路、高铁站、环城公路、高速公路分别建设围城生态防护林,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粉尘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看城市内核,“森林进城”步伐不断加快。为丰富森林城市内涵,漯河市每年植树节都栽植大批的树木,同时,广泛开展树木认建冠名活动,建设了市级义务植树基地10多处;园林建设成为特色,沙北、沙南,城东、城西园林建设相得益彰,特别是“果树进城工程”和“桃花工程”的推进,让城市的景致更加迷人、城市绿带更加亲和,“在市区看桃花、品尝酥梨”已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名词。与此同时,启动了“百座街头小游园建设”惠民工程,在市民集中的区域规划建园100处,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去年已建成30处,在建20处。 看独特景观,滨水城市魅力彰显。漯河市充分发挥沙澧两河在市区交汇的自然优势,着力打造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滨河森林城市特色。在城市核心区以沙澧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为中心,建设开放式主题公园和绿化观景台;依托沿河平台,增大绿量,提高绿视率,丰富城市中心立体绿化景观,在河堤、建筑墙面、立交桥两侧等实施垂直绿化,种植紫藤、凌霄、爬墙虎、迎春花、连翘等多种藤本植物,进一步扩展了市区绿化空间。如今,沙澧河沿岸已成为中原城市群中独具滨河特色的生态长廊、风景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看乡村林网,农田防护林成为漯河市造林绿化新景观。漯河市大手笔建设了舞阳泥河洼滞洪区、临颍颍河西大坡、郾城西大坡3个10万亩方农田林网建设,栽植杨树、桐树等大规格苗木60万余株,打造了高标准农田林网精品示范区;同时,结合临颍县皇帝庙乡、石桥乡,源汇区问十镇、空冢郭镇等万亩示范方,建设了水、田、林、路相得益彰的绿化景观。同时,利用乡村公路、河渠、堤坝两侧等宜林地建设林网骨架,构筑平原农区绿色生态屏障。 看特色产业带,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多元发展。如何用好道路景观资源,林业生态建设还能发展什么,经济性与生态效益结合最好的是什么……近年来,漯河市充分运用《漯河林业生态市奖补办法》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107国道、漯舞路、京珠高速沿线苗木花卉、林果基地规模化发展,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如今,107国道、漯舞路、京珠高速周边已初步形成经济林、种苗花卉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构建以“五横三纵”为重点的绿色通道网络,全面搞好公路、铁路绿化,绿色通道成为连接城乡的一条条风景线、观光线和农民增收的致富线。
(二) “周末时光,带家人到生态园采桑葚、滚铁环,重温儿时记忆。”“铁炉的葡萄熟了,串子大,口味甜,大家快来采摘呀……”这些生动的文字,曾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传播,特别是每年夏秋两季果子成熟的时候,不少市民积极参与进来“点赞”传播。而这正是漯河市经济林果发展的一个缩影。 既浓墨重彩大手笔推进林业生态和园林建设,又充分重视民生林业,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让广大林农增收致富、沙澧田园果实飘香———这是漯河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宜居漯河的一大特色和持续提升的工作。 鲜桃,葡萄,石榴,晚秋黄梨……在打造林果品牌方面,漯河市充分依托食品名城和食品产业发展,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支持、鼓励和引导广大林农和有意向的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如今,形成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乡,召陵区邓襄镇、召陵镇,临颍县皇帝庙乡为主的葡萄,以郾城区龙城镇为主的鲜桃,以源汇区大刘镇、召陵区召陵镇、舞阳县孟寨镇为主的梨等林果主导产业。 在帮助林农增收方面,为使产品质量更过硬、种植技术更扎实、市场服务更健全,相继举办了优质鲜桃、梨、葡萄、无花果采摘节和优质果品鉴评会,引导果农提升果品品质,打响品牌。漯河市相继成立了鲜桃、葡萄、梨、石榴等专业合作组织30余个,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龙城镇大力发展鲜桃产业,通过举办桃花会和采摘节,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龙城鲜桃”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经济技术开发区葡萄种植专业村铁炉村,葡萄年生产销售收入达760万元,人均5000多元,葡萄销售辐射周边城市,影响越来越大。 新店镇双楼徐村种植的秦美猕猴桃、红阳猕猴桃等新品种市场售价每斤5~8元,亩收入可达2万余元,成为市场认可的猕猴桃优良品种。 舞阳县吴城镇尚店村种植的大樱桃红灯、艳阳、雷尼儿等品种市场价每斤25元,亩收入高达3万元,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漯河市又把林果产业发展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半小时都市生态林业圈”,使林中有果,果园成林,彰显人在林中走、车在绿中行的独特景观,带动了一片休闲产业,发展了一方特色经济。如今,漯河市初步形成了郾城区龙城镇十五里店鲜桃采摘园、孟庙镇美锦林果采摘观光园,源汇区空冢郭镇众启果桑采摘园,召陵区姬石镇弘创无花果采摘园、召陵镇拐张金明源葡萄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乡葡萄采摘园,西城区阴阳赵镇神农部落生态园、沙澧春天生态园等一批集生态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林果示范园区,不仅成为市民假日游的好去处,更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生态林业发展特别是林果产业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都市生态林业,服务城市、扮靓城乡、富裕林农,特别是各县区一批大、中型林果企业的相继崛起,为全市林果产业发展备足了后劲、增添了动力。截至目前,全市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其中2014年新发展近8000亩,年产鲜果4000万公斤,总产值达1.2亿元。
(三) “清风拂面,绿意盎然,野鸭在沙澧河畔时隐时现;树木葱郁,绿树掩映,鸟儿在丛林中啾唧呢喃,似在开心歌唱……”绿是生机、绿是家园,绿更是美好的未来。美轮美奂的漯河城乡风光,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得益于公众的共同建设,一代又一代林业建设者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守住身边的美景,展现小城的魅力。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突出一个“优”字。 就是确立生态优先的政府决策机制,始终把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放到第一位,凡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准立项。 漯河市先后出台了《城市绿化实施细则》、《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引导群众、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形成以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管护格局。 在城乡绿化建设上,强调一个“多”字。 就是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保证城乡绿化建设资金。漯河市出台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奖补办法,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林业建设资金问题;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以土地流转、承包造林、合作造林、公司造林为主要模式的造林新机制,带动城乡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讲求一个“快”字。就是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综合治理”的方针。漯河市全面启动了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测报网络体系,设立108个测报点,密切监测,掌握虫情。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连续7年开展了飞机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了4‰以下。发挥漯河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作用,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工作,周氏啮小蜂年生产能力达到30亿头。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多种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应用,扎实推进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 与此同时,为打通平原林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扩大规模、健全机制、实现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葡萄、梨、桃等种植集群和木业加工集群,初步建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效益显著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为把林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漯河市积极引导全市林农走林业专业合作之路,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89家,经营范围涵盖造林抚育、苗木花卉、经济林培育、林下经济、林产加工、技术服务等方面。 科技服务有声有色。漯河市印发《漯河林业园林》、《漯河市林业地方标准汇编》、《漯河市果树周年管理历》、《林业育苗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料1万余份,把林果管理实用技术送到了农民手中;打通服务林农的“最后一公里”,组织林果、森防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帮助解决林农果农遇到的实际难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9.01.2015 11:03
《河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实施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水利厅
李定斌到上蔡县程老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2月20日,水利厅
武国定副省长出席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视频总结会并作交流发言
2019年12月26日,水利厅
全省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在郑州召开
12月24日至25日,水利厅
前坪水库工程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验收
12月26日,水利厅
李定斌专题听取河湖中心党建和业务工作汇报
12月25日下午,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