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十年十道禁令为何挡不住高尔夫球场"丛生"

21.10.2014  10:14

  200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暂停新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并清理已建、在建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此后10年间,国家层面已经下达10道禁令,却仍然没能挡住其疯长之势。(10月17日《经济参考报》)

  10年10道禁令,竟然治不了高尔夫球场项目疯长!这听起来更像是个笑话。2004年,全国高尔夫球场有178家,2013年,已增长至521家。在高尔夫球场的违规建设中,能窥见央企的身影,它们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一些高尔夫球场都将营业执照注册为体育会所、住宅区健身会所、商务俱乐部、商务会所等,没有出现“高尔夫”的字眼,但终究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难以掩盖其事实上的违规,更有“球杆上的腐败”之嫌。

  开发商打造高尔夫球场与一些地方的政绩冲动有关。高尔夫球场能够吸引投资、提升品位、繁荣经济,这无疑迎合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需求”。因而,它们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充当其保护伞。

  另外,禁令本身是否疲软、缺乏执行力?从现实看,违规现象不少,真正查处问责的时候却不多。这说明,禁令固然不是“稻草人”,但违规成本低、风险小,震慑力不够。事实上,从既往的一些禁令看,对违令者怎么办,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说法。

  禁令之下仍在野蛮生长的高尔夫球场,挥杆击中的是政策的严肃性与政府的公信力。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应该将清理整顿高尔夫球场“保护伞”作为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还有专家建议,有必要对高尔夫球场进行一次普查,对假借体育会所、健身会所、商务俱乐部等名义违规建设的要严肃查处,对违法侵占耕地的行为要坚决纠正。更有人指出,要杜绝地方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其违规成本。必须加大对有关人员的处罚力度,强化对主管官员的问责,揪出到底是谁最后拍板,这样才能将禁令落到实处,否则高尔夫球场的违建乱象还会愈演愈烈。

  这些都有道理,但问题在于谁来执行,何时“兑现”?这么多年了,10道禁令都难以奏效,反映出政策落实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要避免禁令继续只停留在口头上,明确执法主体、强化责任意识,恐怕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