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秘村落上百年未被盗 小偷进村难找门

27.05.2017  12:00

在豫西陕州一带,有一个神秘的地下村庄,这里保存着一种拥有4000年历史的地穴式住宅——地坑院。村庄里,房子都建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到任何房舍,只有你走进村庄,才能看到掩于地下的家家户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构造,这里的人们从来都不担心失窃问题。因为对于小偷来说,门都难找,偷盗会是一场惊险的路程。听当地人说,这里数百年没有人家失窃过,可以说是中国最安全的村庄了。

神秘地下古村落 数百年来从未失盗。

如果一个外地人路过地坑院,很难会发现这里有村庄存在。

听当地村民说,除非自己亲自带队,不然自家亲戚也很有可能走错门、进错院。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就是地坑院的特征,这里数百年从未失盗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特殊的建筑结构。

地坑院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形迹,小偷从远处很难发现这里存在着村庄。

即便发现了,地坑院的入口门洞长达十几米,仅有1米多宽,中间还会拐一个弯,这对于小偷来说,绝对算是一场惊险的路程。

地坑院一般深约六、七米,院内地面四周砌有一圈青砖。为了保护地坑院的安全,窑顶都会碾压平整,没有任何树木。地坑院的建造也与山脉、水势、地气相融合,窑洞的功能设置如引水、排水都有科学合理的布局法则。就算小偷冒险跳了下去,也有可能找不到主窑的位置。

地坑院修得如此复杂讲究,难道真为了防“梁上君子”?

村里的老人解开了谜底:在战乱年代,门洞内拐弯是为了防土匪和日本侵略者。狭长的入口门洞,再加上中间拐了弯,土匪和鬼子的刀枪根本施展不开。等到土匪进门洞后,当地老百姓上下包围,瓮中捉鳖。在抗日战争期间,当地的村民就利用地坑院的独特地理环境与土匪、鬼子斗智斗勇,这些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地坑院》,被世人所铭记。

防震还能挡洪水 地坑院简单背后藏玄机

据了解,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而且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

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从那时起,河南陕州地坑院便以“神奇、神秘”享誉中外。

当地导游告诉我们,现存最古老的院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传承了6代人,如今仍在为主人效力。地震来了不怕,地坑院防震效果极佳;大风来了也不怕,圆拱形的窑洞坚固耐用,挡风隔音;冬季窑内温度在10℃以上,夏天保持在20℃左右,可谓“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房子建在地下,相对密闭,来洪水了岂不淹了?很多网友有这种疑问。

不用担心,村民会在院子檐上砌成高30~50厘米的女儿墙(或叫拦马墙),院内地面四周砌一圈青砖,在略偏于院子中心的地方再向下挖一个深约30厘米的平地,在此平地的一角挖一眼小水坑作渗井,用来渗漏院内积水。就这样,排水就解决了。

地坑院的实用性远不止这些,当地村民很乐意向好奇者展示他们祖上留下来的智慧:这里的窑顶在秋收时节还可以作为打谷晒粮的“场”。晒完粮食后,人们会在地坑院中的仓库窑洞顶上掏出一个圆洞,将各种粮食直接灌到下面的仓库里,省时省力。

如今的陕州地坑院已经有了新的面孔。

如何保护地坑院,陕州区政府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目前已在北营村打造了陕州地坑院景区,还将附近的南营村、曲村等有原住民的地坑村落规划为观光线路。

在陕州区北营村地坑院,22座地坑院内设锣鼓书、陕州剪纸、木偶戏、皮影戏、澄泥砚、红歌表演、特色婚俗、捶草印花等多个不同的特色主题坑院,你可以深度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切身感受地坑院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