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研人员参加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第十九届年会

11.07.2014  18:11

      2014年7月3—5日,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第十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编辑部联合主办,《光明日报》副总编李春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长张伟英致贺电。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及部分城市社会科学院的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我院政治与法学研究所所长闫德民研究员、副所长王宏源副研究员、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玲杰副研究员、政治与法学研究所马欣助理研究员四人参加了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东方早报》等多家媒体参与大会新闻报道。
 
    本次会议以“改革开放与三中全会”为主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许宝友先后作主题发言。李君如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研究改革,首先要扎实认真地学习好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他将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所体现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概括为六个基本特征:(1)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心的全面深化改革;(3)按照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整体推进改革;(4)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5)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领域中逐步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心骨,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或价值支撑。潘世伟认为,从理论发展周期来看,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即所谓定型期。在此周期中,理论构建将会更为科学、全面和准确,主体性、整体性、自洽性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就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把握问题,我们可以从原创性、合理性、优越性与成长性四个方面予以把握。尹韵公在发言中讨论了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历史中的整体和个体问题。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判断关于历史事件的网络认知与评价,其次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中的整体和个体的关系,第三要正确阐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蕴含的深层次因素。许宝友认为,可以从“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世界维度。
 
    我院科研人员闫德民、王宏源、王玲杰、马欣四人分别参加了大会分组讨论,就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中国维度和世界维度等议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会后,与会代表对中国(上海)自贸实验区和四个中心建设等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调研考察。
 
    根据会议决议,第20届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年会将于2015年在山东社科院召开。(政治与法学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