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献社推出国内首部国际传播蓝皮书

02.07.2014  11:07

6月28日,我国首部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指出,2013年-2014年,中国国际传播树立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新目标,拓展了主体范畴;在国际传播实践上步入了新战略转型阶段,构建了跨领域、跨国家和跨文化的内容体系,从单向度传播到全向度传播转型;在理论创新上尝试探索一种全球传播能力模式。

覆盖全球的新闻报道网络逐步形成

蓝皮书指出,2013年以前中国突出经济价值的实现,国际传播主体在全球市场上开疆拓土、抢点布阵,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注重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及强调落地率等经济性指标的实现;2013年,党和政府提出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传播,这意味着国际传播实践理念的转变,开启了国际传播的新阶段。

据统计,截至2013年,新华社全球分支机构数(不含总部所在国境内)和分布国家(地区)数(不含总部所在国境内)分别达180个、141个,已超过法新社、路透社和美联社;新华网络电视台(CNC)中文台、英文台电视新闻日均中英文首播均达800分钟,已超过CNN和BBC,位居同行前茅。截至2013年11月底,已有40余家海外华语广播机构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04年开办的全球华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建成8个地区总站(非洲、亚洲、北美、西欧、东欧、拉美、中东、大洋洲)、32个记者站和23个海外节目制作室,遍布70多个国家,已在48个国家开办94家海外落地分台,播出时数为2140小时,播出语种38个,其中海外整频率电台达到90家,数量仅次于BBC。

中央电视台已建成63个海外记者站、2个分台与5个中心站,覆盖全球的新闻报道网络逐步形成。中国外文局下属的10家出版社,每年以近20个语种出版4000多种对外出版物。以中、英、法、西、阿、俄、韩等多语种出版《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30余种期刊,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网等30多家媒体网站在全球设有22个海外分支机构。

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应成为核心任务

据蓝皮书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就国家形象而言,中国最受国际民众认可的属性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国际认可度高达62%;其次是“大国”,58%认可中国是经济崛起的大国,47%认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就中国文化而言,国际民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依次是中国武术(52%)、饮食(46%)和中医(45%)。

具体到经济层面来看,发达国家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平均熟悉度为9%,发展中国家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平均熟悉度为24%。另据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外国精英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项目研究统计表明,近55%的外国精英在接受调查时认为中国在国际上发挥了正面的综合影响力,65.3%的受访外国精英认为中国发挥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力,44.4%的受访外国精英认为中国文化在国际影响力中发挥着正面的作用。

蓝皮书认为,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中国的传统文明、经济实力上,相比较而言,对传媒、高等教育等现代文明、理念、品牌和文化等认可度低。因此,传播好当代中国特别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强化中国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应成为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乃至整个国际传播能力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核心目标。